12月17日,由半导体投资联盟、爱集微共同举办,以“磨砺以须,逐势破局”为主题的2023半导体投资联盟年会暨中国IC风云榜颁奖典礼在合肥隆重举办,此次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如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面、疫情风险的环境下,行业如何前瞻性决策、保持乐观自信以及广泛合作。
此次峰会上,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海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望资本)获得年度中国最佳投资机构奖。
上海浦东海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加韬在峰会期间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我们是大型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取得一定的经济回报,还需要担负起国家科技创新的使命,解决被卡脖子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在科技创新的卡脖子环节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2022年围绕两大主线进行投资
2022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孙加韬认为,2022年半导体行业至少遭受三重冲击:第一重冲击就是需求的收缩。近两年来,在疫情的冲击下,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从缺产能到缺订单的快速转换。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需求已经在收缩,2022年疫情反复无常,订单问题更加突出,导致库存高涨,从终端厂商开始到芯片设计厂商等,纷纷大幅砍单。第二重冲击是局部地区封控措施打断半导体产业链,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恢复。第三重冲击是地缘政治的压力。目前,国际环境越来越不乐观,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尤其是EDA、IP、设备、材料等被国外卡住脖子。
面对低迷的市场需求以及严峻的国际形势,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薄弱环节越来越凸显。孙加韬指出,2022年海望资本重点关注两条投资主线。第一条主线是围绕被卡脖子的半导体设备、材料、IP、EDA等开展投资。2022年海望资本投资了FPGA、射频芯片、光刻胶、离子注入等半导体领域一些企业。第二条主线是围绕半导体行业的一些新应用进行投资。例如,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应用、储能以及元宇宙,2022年海望资本在这些应用领域也开拓了一些赛道。“我们不仅追投了理想汽车,还投资了汽车芯片厂商赛卓电子、存储的主控厂商英轫科技等”,此前投资的翱捷科技、英集芯、裕太微、锐成芯微、南芯半导体、慧智微也纷纷过会/IPO。
海望资本之所以能够成功投资到这么多优质的半导体企业标的,与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深厚底蕴、长期坚守和专业能力有关。海望资本隶属于上海科创集团,集团在半导体行业投资领域耕耘了30年,曾投资过中芯、华虹、上微、中微、盛美、积塔、紫光展锐、翱捷、芯原等一大批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封装测试、设计环节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成功培育了数十家上市公司。“我们还沿着这些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投资”。
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龙头基本形成,行业格局基本定格,海望资本需要开辟新赛道。孙加韬指出:“以前公司投资的材料、设备企业比较多,现在我们还会投资一些应用端,例如,软件、FPGA、先进封装等企业。今后我们还会加大对汽车电子、元宇宙的布局。”
2023年将加大半导体投资力度
海望资本是上海科创集团于2020年设立的市场化核心投资管理平台。上海科创集团作为上海国有独资市属一级企业,主业为科技、创业相关产业投资与投资服务。多年来,秉持“投资硬科技”核心理念,聚焦产业投资“微笑曲线”两端,瞄准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术体系最底层,发挥投招联动优势,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领域,培育了以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硬核科创企业。
2023年上海科创集团、海望资本将继续加大半导体领域投资。孙加韬指出,目前,上海科创集团正在募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规模大概在400亿元至600亿元。海望资本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已经投资一半以上了,2023年也会继续募集二期,所以明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力度会比2022年更大一些。
与2022年两大投资主线不同,2023年上海科创集团、海望资本将主要围绕四大思路进行投资。第一,补短板。上海科创集团、海望资本将沿着补短板这条路继续往下走。孙加韬透露:“我们是大型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取得一定的经济回报,还需要担负起国家科技创新的使命,解决被卡脖子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在科技创新的卡脖子环节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第二,拓赛道。除了深耕半导体领域之外,上海科创集团、海望资本还将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元宇宙领域的投资赛道,挖掘相应的投资机会。
第三,育龙头。截至目前,上海科创集团、海望资本已经培育不少上市公司,至少30家,其中很多是龙头企业,接下来集团希望通过行业整合的机会再培育一大批上市公司。
第四,建生态。海望创新联盟已经建立,就是把所有投资过的企业组织起来,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相互之间对接客户资源,促进他们与交易所联动,助力他们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