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资讯集微报告舆情JiweiGPT企业洞察
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台厂加速转单!大陆将主导驱动芯片代工市场

作者: 林美炳 2023-08-25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爱集微 #台湾# #大陆# #驱动芯片# #OLED#
10.3w

(文/林美炳)今年上半年,消费电子低迷,LCD厂商普遍亏损,OLED行业杀价竞争,台湾驱动芯片设计厂商承压前行,营收和净利润普遍下滑。而且下半年市场行情同样不容乐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台湾驱动芯片设计厂商有可能将更多的订单转至大陆,加速大陆55nm、40nm、28nm HV晶圆代工产能提升,扩大大陆90nm HV晶圆代工优势。

与此同时,大陆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低价竞争,陷入亏损的境地。但是大陆液晶面板、OLED面板产业环境更加优渥,晶圆代工水平不断提升,为本土驱动芯片设计厂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长期来看,随着本土驱动芯片及其代工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大陆有可能成为28nm HV以上成熟制程(150nm-40nm)最大晶圆代工基地,主导全球驱动芯片制造市场。

LCD驱动芯片:台厂降本诉求强烈,加速转至大陆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快速崛起以及韩国厂商逐步退出,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主导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洛图科技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电视液晶面板厂的出货总量达到8145万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刷新历史高值,达到70%,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5个百分点。

伴随着大陆液晶面板厂商市占率持续攀升,液晶面板驱动芯片本土化进程加速。近年来,大陆本土显示驱动芯片设计行业开始全面开花,涌现了集创北方、奕斯伟、格科微、中颖电子、新相微等厂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生态,提高大陆液晶面板产业综合竞争力。

面对大陆驱动芯片设计厂商不断技术突破,感受到生存危机的台湾液晶面板驱动芯片设计厂商为了保住订单,以及更好地服务大陆液晶面板厂商客户,纷纷将部分订单转到晶合、中芯国际等大陆晶圆代工厂。目前,联咏、奇景光电、瑞鼎、奕力、敦泰已经在晶合投片,瑞鼎也与中芯国际开展合作。

台湾驱动芯片设计厂商Q2业绩情况统计

来源:集微网整理,单位:新台币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驱动芯片产能过剩,库存高涨。为了去库存,抢订单,驱动芯片设计行业价格战不断,部分厂商甚至亏损出货,一直主导全球市场的台湾驱动芯片设计厂商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据统计,台湾驱动芯片设计厂商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普遍下滑,而且库存还未降至健康水位。

进入第三季度,驱动芯片设计行业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而且下半年行情也不容乐观。联咏指出,通膨影响消费偏保守、经济复苏较预期缓慢,大环境能见度有限,预估第3季营运将较下滑,营收约281亿-291亿元,季减3.95%—7.25%,毛利率介于38%—40%,营业利益率约为21.5%—23.5%,双率预估皆低于上季,毛利率恐失守四成关卡。

为了减轻经营压力,降低成本,台湾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倾向于将更多的订单转至大陆晶圆代工厂。据供应链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中芯国际150nm HV工艺代工价格较为激进,晶合55nm、90nm HV工艺代工价格也比台湾晶圆代工厂更低。

集微咨询资深分析师王永攀表示,由于下半年以来,下游消费市场恢复尚未达预期,主营LCD驱动芯片设计的厂商势必会继续承压,价格战也会不断持续,敦泰等台湾驱动芯片设计厂商订单可能会进一步转向大陆,促进大陆晶圆代厂持续扩张,并主导全球LCD驱动芯片代工市场。

OLED驱动芯片:大陆代工水平提升,台厂积极靠拢

同样,OLED产业也在快速向中国大陆转移。

近年来,随着产能持续释放,以及国内手机品牌不断导入,中国面板厂商第二季度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出货全面上涨,并首次赶超韩国。根据Stone Partners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京东方、天马、TCL华星、维信诺等智能手机用柔性OLED面板出货量占比为50.2%。这是中国OLED面板厂商出货占比首次超过一半,与前一季度的41.8%相比,暴涨8.4个百分点。

而且未来几年中国大陆柔性OLED面板产业也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进一步全面赶超韩国。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中国有望在2025年前后在6代或更低的OLED产能上赶超韩国。

大陆OLED产业高速成长将给驱动芯片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促进了集创北方、奕斯伟、新相微、吉迪思、昇显微、海思、云英谷、芯颖科技、韦尔等一大批OLED驱动芯片厂商的发展。分析人士指出,LCD驱动芯片市场不同,台湾OLED驱动芯片设计厂商不具备先发优势,两岸厂商的差距相对较小,大陆厂商有望伴随着OLED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并在技术方面有机会进一步追平台湾厂商。例如,海思已经在尝试突破28nm OLED驱动芯片技术瓶颈。

不只芯片设计厂商,大陆晶圆代工厂也在加快布局OLED驱动芯片代工工艺和产能。供应链消息人士透露,大陆晶圆代工厂高度重视OLED驱动芯片代工业务,正在持续扩大40nm、28nm HV工艺产能,预计华力、中芯国际28nm HV工艺今年量产。此外,晶合表示也在积极布局OLED驱动芯片工艺,计划投入约13亿元用于40nm OLED芯片工艺平台开发研究,投入总计6733万元用于55nmOLED显示驱动芯片技术平台开发研究,也在28nm HV制程布局了技术开发计划。

为了避开与大陆晶圆代工厂正面竞争,并进一步拉开差距,台湾晶圆代工厂联电正将更多的产能转向28nm HV工艺。28nm OLED驱动芯片功耗更低、尺寸更小,目前主要用户是苹果和三星电子,他们OLED驱动芯片设计合作伙伴都将大部分订单交给联电。台积电也计划配合LX Semicon增加28nm HV工艺产能。

但是如果未来大陆晶圆厂与驱动芯片设计厂商联合攻破28nm HV技术瓶颈,两岸厂商在OLED驱动芯片领域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而且大陆晶圆代工厂更加靠近OLED厂商,具有本土化优势。加之目前OLED面板行业的价格战也让台湾芯片设计厂商承受更大的降本压力。为了更好地抓住大陆OLED驱动芯片市场机遇,台湾OLED驱动芯片设计厂商也在积极与大陆晶圆代工厂洽谈合作,未来有可能将更多的OLED驱动芯片订单转至大陆晶圆代工厂。

总之,大陆是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生产基地,是驱动芯片设计厂商生存与发展的沃土。随着大陆HV工艺晶圆代工能力的持续提高,缩小与台湾晶圆代工厂的差距,全球的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将涌入大陆市场,将更多的订单转至大陆晶圆代工厂,助推大陆驱动芯片产业快速崛起。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台湾# #大陆# #驱动芯片# #OLED#
分享至: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相关推荐
  • 智能手机创新下一站:折叠屏还是AI芯片?

  • 特朗普课征半导体100%关税 专家:终端需求动能恐受压抑

  • 机构:美关税致显示器需求降2.3%,中企崛起

  • 苹果考虑为iPhone引入串联OLED技术

  • LG显示明年起将电视OLED面板驱动IC用量减半,以控制成本

  • LGD计划减半OLED面板DDI用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林美炳

微信:1315214664

邮箱:linmb@ijiwei.com


530文章总数
118.4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臻智微芯:率先突破WiFi7 FEM技术卡口,填补国内空白

    2023-11-26

  • 汉捷科技:融入深度AI算法,入目AR智能眼镜可识别万物

    2023-11-23

  • 瑞波光电:发射芯片已被国内一线激光雷达厂商采用

    2023-11-21

  • LG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成立超22亿元基金,扩大AI等领域投资

    2023-11-19

  • Open AI投资者向董事会施压,要求恢复阿尔特曼CEO职务

    2023-11-19

最新资讯
  • 一周动态: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10条;河南支持AI产业生态发展;屹唐股份起诉应用材料(8月10日-14日)

    2小时前

  • 德睿智芯完成新一轮A+轮融资,专注数模混合信号芯片研发

    2小时前

  • “SEMI-越南半导体博览会2025”11月召开,抢占东南亚市场先机不可错失!

    2小时前

  • 帝京半导体获A+轮融资,系半导体设备真空部件解决方案商

    2小时前

  • 冠捷科技上半年营收249.45亿元,净亏损4.92亿元

    2小时前

  • 西典新能上半年营收13.92亿元,同比增长65.9%

    2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