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东:以标准化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来源:《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物联网# #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
8.6w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均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标准是促进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对于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融合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升行业水平、强化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8(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以完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工作顶层设计为抓手,通过系统规划体系结构、前瞻布局工作重点、完善相关保障措施,统筹推进标准研制、实施和国际化,支撑和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1. 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背景

1.1 物联网成为支撑实数深度融合的技术底座

物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感知控制设备及通信网络,使物理实体、人、系统和信息资源相互连接,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信息响应和处理,具有全面感知、泛在连接、智能应用、安全可信、全程控制等技术优势。高度集成与融合运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高效有序流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新型工业化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宇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技术底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技术演进、需求牵引等因素驱动下,我国物联网行业应用不断拓展、运营模式不断成熟,产业规模、生态、体系均实现长足发展,物联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物联网赋能产业数智化转型能力不断加强。

1.2 标准是促进物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物联网建设过程中,标准以其统一、协调、简化、选优的技术形式,通过标准化活动发挥其独特的支撑作用,助力实现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不断提升物联网等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为加快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明确了标准对推动物联网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强行业指导、引领产业升级的先导性作用。具体看,标准对物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包括如下3个方面:

第一,标准通过强化物联网术语、体系结构、标识、协议、安全、数据格式等共性技术要素的一致性,能够降低贸易合作成本,促进模块间互换、设备间互联、系统间互操作,避免物联网因规模化部署而导致的不兼容、不协调等问题;

第二,标准通过明确物联网系统、设备功能性能要求,以及建设运维指南,能够倒逼相关供应商提高研发与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优化管理与组织流程,牵引全行业供给能力优化升级:

第三,标准通过对场景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的物联网建设方案进行筛选提炼、设计调整、测试脸证,能够因化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并使方案达到最佳效益,加速新技术、新应用推广落地。

1.3 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相关工作起步早、体系全,在各标准化组织的推动下已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4年8月,我国物联网领域已发布或在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0项。其中,基础标准 53 项,覆盖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术语、参考体系结构、接口、应用服务分类、标识、评价、安全、人才等方面:技术标准92项,包括物联网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边缘计算、数字李生等新技术;应用标准 155 项,涉及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公共安全、智能建造、智慧文旅、智慧教育等领域。总体看,物联网基础标准趋于完善,技术标准基本确立,应用标准稳步推进。

在国际标准化领域,我国影响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国是最早推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的国家之一,在物联网国际标准组织中具有先发优势。我国深度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持续向ISO/EEC JTC1/SC41、ITUTSG20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输出技术方案;ISO/EC 30141:2018《物联网 参考体系结构》、ISO/IEC TR 30164:2020《物联网 边缘计算》等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被多国采用,获得大规模应用实施,快速提高了我国技术方案的影响力;建设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标准化专家队伍,国际标准化组织副主席、工作组召集人、标准主辑等多个重要职位由我国专家担任。

1.4 新阶段物联网标准化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

自“感知中国”战略启动以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历经起步蓄力、加速拓展,正朝向以新型基础设施为基本定位、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承载、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导向的新发展阶段迈进。在这一阶段,物联网各层技术加速演进,各领域、各行业应用融合拓展,随之导致物联网技术体制多元化、应用场景复杂化、系统建设孤岛化、生态建设碎片化、安全风险常态化、供应衔接分散化等问题愈发突出。应对这些挑战亚需进一步发挥标准支撑作用,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标准制修订水平,指导开展相关标准化活动,切实解决产业在新发展阶段中所面临的问题,系统提升物联网标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2. 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意义

一是完善了物联网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建设指南》构建了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推导形成相应标准体系框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物联网标准化工作重点。依据这一体系与框架,标准化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能够全面把握物联网标准化进程,分领域、分阶段制定标准工作计划;标准技术组织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准编制单位则能够更加清晰、便捷地定位标准项目在体系框架中的位置,厘清各标准间关系与边界。

二是提升了物联网标准创新引领水平。《建设指南》提出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及框架,涵盖物联网建设所涉及全部要素与活动,覆盖物联网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关键技术类型,系统布局基础通用、功能性能要求、测试评估、行为指南等标准研制,并协同部署相应组织实施措施,这将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调动物联网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有效衔接、开放兼容,充分实现标准引领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三是聚焦需求带动与应用推广。《建设指南》针对物联网应用推广难题,精准面向行业转型、社会治理、民生消费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重点指导推进物联网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研制与实施,通过明确相关技术、产品、服务、数据管理等架构与要求,提升各典型场景下物联网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助力释放物联网赋能作用,加速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物联网产业生态。

3. 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3.1 确立标准推进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实施方案》,按照创新驱动、应用牵引,系统布局、急用先行,协同推进、开放合作的原则,以促进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物联网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制、实施和国际化,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指南》指出,到2025年,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0项以上,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团体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3.2 系统规划标准体系结构

在标准体系结构设计上,根据GB/T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按照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建设需求和应用方向,将标准体系主要划分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建设运维标准等4个方面,如图1所示。其中,基础标准是物联网的总体性、框架性标准,为其他各类标准提供基础支撑;技术标准是物联网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为实现物联网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建设运维标准是物联网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标准,以指导各行业推进物联网系统建设和规模化部署;应用标准是面向行业具体应用需求,对其他部分标准的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

3.3 前瞻布局标准工作重点

《建设指南》国绕构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技术速代要求、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物联网标准体系,综合考虑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从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应用标准4个标准子体系前瞻布局标准化工作重点。其中,基础标准子体系提出了术语与分类、架构、标识、测评、安全可信、管理等标准化工作重点;技术标准子体系给出了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融合技术、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标准化工作重点;建设运维标准子体系从物联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部署实施、适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标准化工作重点;应用标准子体系结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特点,提出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标准化工作重点。

3.4 构建完善标准保障措施

《建设指南》提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物联网全产业链上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标准化工作协同,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标委会技术协作;二是完善工作体系,建立物联网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加强物联网标准验证检测、成果转化、数字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加强应用实施,组织开展物联网标准宣贯和应用试点工作,建立物联网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加快提升物联网国内和国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性程度,积极参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活动,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

4. 标准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4.1 加强标准与技术创新互动,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推动技术创新对标准的提升作用,深入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将具有创新性和产业适用性的技术路线纳入标准技术内容,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提高标准的前瞻性和引导性。二是加强标准技术组织与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技术标准能够及时反映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并为标准化工作注入新动能。三是构建标准与技术创新互动的良好环境,通过举办大会、论坛等形式,搭建物联网标准与技术创新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和合作研发推动标准与技术创新在更广泛领域内的深度融合。

4.2 确立物联网产品安全基线,引领产业稳健发展

一是制定物联网安全基线标准,从生产准入、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安全保护等多个管理视角,研究制定物联网产品安全基线标准,提高物联网核心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优化物联网安全监管手段,依据物联网安全基线标准,加快建立我国物联网安全标签计划,支持建设物联网安全标签检测实验室,推动与国际物联网安全标签互认,降低企业认证成本。

4.3 促进产业链标准配套协同,引领产业融通发展

加快建立工信部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调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促进行业急需、先进适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先进生产工艺、通用试脸方法等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行业标准。建立健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生态体系名环节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协作机制,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制定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的物联网标准。

4.4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引领产业开放发展

开放是实现我国物联网产业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国际标准化工作对于畅通国际贸易、促进国际产业合作、提高产业技术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提高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另一方面要切实结合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深入推进物联网国际标准化战略路线图,指导我国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

责编: 爱集微
来源:《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物联网# #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