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曝特斯拉FSD推送突然中止,官方未做说明;
2.极氪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759.13亿元,净亏损降至57.91亿元;
3.广汽冯兴亚:今年采购成本下降幅度要超过10%;
4.智驭未来 “芯” 动之声:自主可控汽车电子芯片创新技术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1.曝特斯拉FSD推送突然中止,官方未做说明
3月24日上午,有网友在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微博评论区爆料,特斯拉FSD推送后又被官方撤回,且未给任何解释。
评论区同时有网友表示,“早点投靠小米,特斯拉还能活多久取决于小米的产能,一周订单吊打特斯拉一众车型,这是需要排队一年取得的成绩,如果小米解决产能和降价免利息特斯拉还有未来吗?YU7上市就是撕开特斯拉最后一块遮羞布。”
今年2月25日,跳票多年的特斯拉FSD终于悄悄入华,为中国客户准备一款软件更新,以提供与美国市场上的全自动驾驶类似的驾驶辅助功能。特斯拉官网显示,此前被命名为“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FSD驾驶套件被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售价仍是6.4万元。
特斯拉分批次为客户推送2024.45.32.12软件更新,最主要的升级就是“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优化现有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包括在路口识别交通信号灯进行直行,左转,右转,掉头等动作。并根据速度和路线自动进行变道动作。在不设置导航路线时,会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选择最优道路行驶。相关功能面向选配了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且搭载HW4.0辅助驾驶硬件的部分车辆推送。
部分用户反馈,特斯拉FSD系统存在压线变道、交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
3月17日,特斯拉官方开启FSD智能辅助驾驶限时体验活动,活动时间3月17日至4月16日,车主可通过车辆触摸屏“软件”页面查看车辆软推送信息,也可以联系 Tesla APP 在线客服查询。
特斯拉官方表示,目前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仅在部分车辆上推出,特斯拉会尽量为适用的车辆推送,但可能因各种因素无法覆盖圆满,以车端实际开通为准。特斯拉还提醒,FSD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尚为L2组合驾驶辅助,如出现违反交规、碰撞事故等事故,由此产生的罚单、扣分及赔偿等后果均需由驾驶员承担。
市场分析称,特斯拉推送FSD后又突然撤回,可能与工信部新规有关,根据工信部2月28日新规,要求新增重点软件变更必须先行公告,公告下发后才能进行软件备案,导致延期。
2.极氪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759.13亿元,净亏损降至57.91亿元
3月20日,极氪汽车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总收入从2023年的516.726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759.127亿元人民币(104亿美元),增幅为242.401亿元人民币,增幅约为46.9%。该增长主要是由于①汽车销售额增加214.035亿元,②电池及其他零部件销售额增加21.012亿元。
由于相应的收入成本上升和运营费用增加,极氪汽车2024年净亏损同比减少了24.735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年的净亏损为57.906亿元人民币(7.933亿美元),而2023年的净亏损为82.642亿元人民币。
极氪汽车的毛利从2023年的68.505亿元增长81.7%至2024年的124.475亿元人民币(17.053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i)汽车销售毛利从2023年的50.80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4年的86.503亿元人民币(11.851亿美元);(ii)电池和其他零部件销售毛利从2023年的8.845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3.127亿元人民币(3.168亿美元);及(iii)研发服务毛利从2023年的8.858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4年的14.845亿元人民币(2.034亿美元)。
极氪汽车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13.3%增加到2024年的16.4%。该增长主要由于汽车销售业务略有增长,该业务于2024年的毛利率较高,达15.6%。
2024年,极氪汽车交付了222,123辆Zeekr汽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氪汽车累计交付了418,756辆极氪汽车。
宁波威瑞迪是极氪汽车的子公司之一,通过实施与电池组、电机和电气控制、充电解决方案以及储能产品和系统相关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来产生收入。极氪汽车控制着宁波维瑞迪51%的股权。宁波维瑞迪主要为吉利集团和极氪汽车内部的汽车品牌供应产品。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宁波维瑞迪业务运营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03.918亿元人民币、152.683亿元和170.295亿元人民币(23.330亿美元),分别占极氪汽车同期总收入的32.6%、29.5%和22.4%。
2024年,极氪汽车的研发费用为97.202亿元(13.31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3.692亿元,占总收入12.8%。专利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氪汽车拥有2,277项专利(包括192项发明专利)和3,904项待审专利申请。此外,极氪汽车已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分别获得吉利控股的589个和1,769个注册商标许可,而吉利控股在中国和某些其他司法管辖区有1,084个与极氪汽车业务相关的待决商标申请。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极氪汽车还拥有213个注册软件著作权和361个注册域名。
汽车智能化方面,2024年3月,极氪汽车推出了极氪智能驾驶的停车主功能,开创了机械停车位自动泊车的先河——这是业内最具挑战性的停车场景之一。到2024年底,此功能已向全国所有用户推出。极氪汽车还实现了超窄空间(车宽+40厘米)的自动泊车,并量产了无标记空间泊车、远程泊车辅助(RPA)、死胡同泊车、无缝换挡等行业领先功能,全面解决最后一米泊车挑战,实现免提、免脚停车的便利性。
2024年8月,极氪智能驾驶2.0发布,标志着极氪汽车进入了AI大模型时代。极氪汽车还引入了720度主动安全系统,完全过渡到自主开发的主动安全解决方案,同时显着提高了性能和场景覆盖率。AEB系统现在支持静止车辆以高达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紧急制动,并已升级为G-AEB,可对一般障碍物进行制动。针对实际使用量身定制的其他安全功能包括PEB(行人紧急制动)、轮毂划痕预防和意外加速保护。
2024年11月,极氪汽车推出了极氪的下一代端到端Plus数字预测网络架构,使极氪智能驾驶2.0能够快速迭代和持续进步。同时,极氪汽车启动了无地图城市NZP的大规模用户测试,并于2024年底实现全国部署。这将实现真正不受限制的基于导航的自动驾驶,使有道路和导航支持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驾驶。
3.广汽冯兴亚:今年采购成本下降幅度要超过10%
3月18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广汽星灵智行行动计划暨昊铂HL预售发布会上表示,介绍“番禺行动”改革在各项领域发挥的作用举例称,“今年采购成本下降幅度要超过10%,而且目标远远高过10%”,“以前采购成本要谈个3%到5%的降幅都很难”,“凭(番禺行动后的)联合采购,就能降很多钱”。
据介绍,番禺行动带来的影响还体现在财务共享、物流共享、制造体系共享等领域,并逐步显示它的优势。
2024年11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广汽集团宣布启动三年“番禺行动”,总部搬迁至广州番禺汽车城,管理模式从战略管控转变为经营管控,未来三年将推出22款全新车型,覆盖纯电、增程、插混三种类型,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目标。
据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介绍,番禺汽车城有广汽研究院、广汽传祺、广汽埃安,是广汽自主品牌的发源地。集团总部搬到一线去,就是要让“听到炮火的人做决策”。
以总部搬迁、下沉一线为起点,广汽集团总部从战略管控转变为经营管控,实施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实现自主品牌研产供销统一调度,推动资源向一线集中,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确保灵敏应对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
未来三年,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广汽集团将至少投入500亿元,确保“番禺行动”的资金需求。冯兴亚称,广汽集团新的转型变革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未来三年将呈现一个全新的广汽。
4.智驭未来 “芯” 动之声:自主可控汽车电子芯片创新技术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3月21日下午,由国芯科技主办的 “智驭未来 ‘芯’ 动之声” 自主可控汽车电子芯片创新技术交流研讨会在苏州高新区狮山总部经济中心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汇聚了海内外行业精英,围绕 “自主可控” 与 “智能化升级” 两大核心命题,通过多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和深入研讨,全方位解读了汽车电子芯片技术的发展路径,挖掘了产业协同的巨大机遇。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易鼎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智新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艾思科(ASK Industries)、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博顿电子有限公司、伯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浙江埃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芯片研究院、东风汽车集团研究总院、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朗声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数十家汽车电子芯片产业链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
技术攻坚突破:国产化进程全面提速
动力系统革新
武汉菱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石奕对动力系统控制器国产化的现状、挑战及机遇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对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洞察,石奕点明了动力系统控制器国产化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同时,针对国产芯片在技术、市场以及政策环境方面所面临的瓶颈与突破方向,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探讨。武汉菱电正在基于国芯科技的多款MCU芯片产品开展动力总成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商业化落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有望在多款车型上实现装车。
天津易鼎丰董事长赵春明介绍,在国芯科技的全力支持下,易鼎丰凭借自主研发和系统级测试评价体系,成功实现 “中国芯” 车规电控核心技术的开发与量产,为国产汽车芯片的自主可控及产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易鼎丰产品及市场也实现快速爆发式增长。
智新控制研发总监刘秀锦表示,通过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安全化的技术创新,依托国芯科技的系列化统一芯片平台和迅捷技术支持,智新控制推出了一系列国产化汽车电动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如动力域控制器、高压 BMS等。智新控制致力于提升汽车电动化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满足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效发展。
智能座舱进化
宁波艾思科CTO Davide.Malacalza强调,ASK依托数字信号处理(DSP)与主动声音管理(ASM)核心技术,创新研发出支持多模态交互的个性化车内声场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精准声场调控技术,可为用户打造车载场景下的沉浸式音频交互体验。目前,宁波艾思科和国芯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基于国产CCD5001芯片平台开发新一代高端功放系统,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声学系统国产化的技术瓶颈。
华研慧声总经理韩强则介绍了华研慧声所研发的全栈智能座舱声学解决方案,其集成主动降噪、3D/4D 音频、情感化声品质控制以及多模态融合等关键技术,旨在为汽车座舱打造沉浸式、个性化且智能化的高品质音频体验,充分满足消费者对舒适静谧环境和娱乐交互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其基于国芯CCD5001的无界声全栈声学解决方案,部分性能指标优于ADSP21565。双方将进一步深化算法与硬件的协同设计,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软硬融合座舱声学解决方案。
芜湖伯泰克系统架构总监黄炎展示了伯泰克的新一代音频解决方案,通过硬件升级(如多声道扬声器、高算力 DSP)与软件优化(如全景声技术、AI 赋能的个性化音频调整),结合主动降噪和私域声场等创新技术,实现从“标准播放”到“个性感知”,完成座舱音频从“功能化”到“情感化”转变,为用户营造沉浸式、情感化的出行声场体验。黄炎高度评价与国芯科技的DSP芯片的合作,双方携手共同推进国产化进程。
天津博顿总工程师李趁前在会上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座舱音频功放解决方案,运用高品质扬声器、高保真车载功放、高阶音效算法等技术,融合数字化、模块化和通用化的设计理念,为车载声学系统赋能升级。该方案能够满足车主对音质、独立影音空间、通讯语音和人机交互等车内音频特性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提供从低端到高端的定制化音响系统,有效提升驾驶体验和车内沉浸式感受。国芯科技推出汽车电子DSP芯片CCD5001率先为车载高端DSP芯片的国产化做出了表率和引领,博顿正与国芯科技联合开展ADSP21565功放平台的国产替代方案验证,通过算法优化实现系统成本降低,为车载声学系统的大规模国产化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体系升级
埃创科技创始人付永华介绍,通过与国芯科技等合作伙伴的深度战略合作,基于国产芯片技术,成功开发并量产一系列汽车电子核心产品,包括安全气囊控制器、主动预警安全带、多功能方向盘按键等,满足汽车智能化对主被动安全安全化日益增强需求,有力推动国产化汽车电子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应用。
跨界融合创新:定义汽车"芯"生态
国芯科技总经理肖佐楠提出“AI 芯片 + 汽车电子” 融合创新范式,并介绍了公司自研的基于开源RISC-V多核实现更高算力,国际上率先创新尝试22nm RRAM工艺技术,打造低功耗和具备成本竞争力的智能域控制器芯片。该芯片支持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实时决策,为汽车智能驾驶和跨域融合的创新发展开辟新路径。
未来展望:定义中国 “芯” 高度
国芯科技总经理肖佐楠在闭幕致辞中表示:“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国芯科技将坚持‘双轮驱动’,以自主可控筑牢产业根基,以开放创新构建生态共同体。”
本次研讨会通过技术交流、生态对话与战略展望,不仅描绘出汽车电子芯片的自主创新蓝图,更搭建起产业链深度协同的优质创新平台。当自主可控遇见开放创新,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正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跨越。正如与会专家所言:"中国'芯'跳,正在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注入最强音。"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