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咨询
  • 品牌营销
  • 集微资讯
  • 知识产权
  • 集微职场
  • 集微投融资
  • 集微企业库
搜索
爱集微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爱集微APP扫码下载
集微logo
2026半导体投资年会集微视频
登录登录
bg_img
search_logo
大家都在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者: 集小微 04-04 15:15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w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世兵和胡芹团队在日盲紫外光电探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针对氧化镓光电探测器中存在的响应度和响应速度相互制约的问题,该课题组从理论和仿真分析入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氧化镓双层薄膜结构的高性能光电探测器设计策略。该结构可以通过调控器件内部电场分布和光生载流子提取路径来缓解响应度和响应速度间的互相制约。基于此设计,该工作成功构建了同时具备高响应度和快响应速度的氧化镓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验证了该结构的有效性,及其在氧化镓日盲紫外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潜力。该工作为高性能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关成果以“Alleviating trade-off between responsivity and response speed of Ga2O3 solar-blind photodetector via modulation of carrier redistribution and extraction accessibility”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nfoMat》上。

日盲紫外波段(200-200 nm)的光电探测技术具有背景噪声极低、灵敏度高、可全天候工作等核心优势,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电力监测、导弹追踪、火灾监控、光通讯等多个领域。目前,商用日盲紫外探测器多基于硅材料,但由于硅材料较宽的吸收波段及在日盲波段较低的量子效率,使硅基日盲紫外探测器面临滤波器依赖、响应度较低等问题。氧化镓材料具有对应于日盲紫外波段的禁带宽度、光电灵敏度高、稳定性强、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在日盲紫外光电探测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仍面临着高响应度和快响应速度间相互制约的问题,尤其是其较慢的响应速度离商业化应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该工作基于理论和仿真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氧化镓薄膜结构的高性能探测器设计策略(图1),该结构由位于底层的具有高响应度特性的氧化镓薄膜Layer 1和位于上层的具有快响应速度的氧化镓薄膜Layer 2构成。该结构通过调控氧化镓薄膜内部载流子再分布、电场分布和载流子提取路径,以使基于该结构的探测器结合Layer 1和Layer 2双重优势(高响应度+快响应速度)。

图1 (a)基于双层氧化镓薄膜结构设计的光电探测器器件结构示意图;(b) 双层氧化镓薄膜结构设计的效果示意图;(c)黑暗条件,(d)光照条件,(e)光初关闭条件下的能带结构及载流子再分布示意图;(F)双层薄膜结构内部内建电场分布仿真结果;分别在(G)黑暗/光初关闭条件和(H)光照条件下载流子提取路径分布仿真结果。

基于以上设计,该工作成功实现了同时具有高响应度和高响应速度的氧化镓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图2)。经过优化后的器件实现了高达236.1 A/W的响应度和低至50 ms的响应速度。综上所述,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双层氧化镓薄膜结构设计,并基于该设计构建了高性能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成功缓解了高响应度和高响应速度间相互制约的问题,也为高性能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图2 基于双层氧化镓薄膜结构器件的光电响应性能。(a)I-V响应;(b)周期性I-T响应;(c)一个典型I-T响应周期;(D)光电流随光功率的变化;(E)光暗电流比(PDCR)和响应度(R)随光功率的变化;(F)归一化响应谱。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也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研究与制造中心和理化科学实验中心的支持。我院胡芹特任研究员、高南特任研究员和侯小虎特任副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马晓兰和谭鹏举、张颖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院龙世兵教授、赵晓龙特任教授和徐光伟特任研究员参与了项目的联合技术攻关。

论文链接:{http://doi.org/10.1002/inf2.70016}

责编: 集小微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享至:
THE END
相关推荐
  • 中国科大研制成功微型化紫外光谱仪芯片

  • 中国科大首次观测到矢量玻色子散射中的纵向极化自由度迹象

  • 中国科大在半导体量子点中实现保真度超99.9%的量子门操控

  • 中国科大实现可编程拓扑声子芯片

  • 中国科大在《自然·材料》发表可拓展光量子技术综述论文

  • 中国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

提交内容
    没有更多评论
集小微

微信:

邮箱:


6285文章总数
13403.3w总浏览量
最近发布
  • 华中科技大学王春栋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单原子催化最新研究成果

    12小时前

  • 上海交大集成电路学院陈铭易课题组在精密传感接口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2小时前

  • 雷军:7000mAh的小米17 立项时大家都非常惊讶

    12小时前

  • AMD一夜暴涨4500亿,全球芯片的转折点来了?

    12小时前

  • 从30亿到1万亿,苏姿丰如何带领AMD后来居上叫板英伟达?

    12小时前

最新资讯
  • 突发!美国将16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含多家电子元器件分销商

    55分钟前

  • 四大代工厂 冲出最旺9月 纬颖、英业达也有好表现

    2小时前

  • 戴尔调高财测 供应链利多 鸿海、神达等受惠

    2小时前

  • 美议员呼吁扩大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禁令

    2小时前

  • 【头条】美议员呼吁扩大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禁令;

    2小时前

  • 【热点】小米雷军,最新发声;

    2小时前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

集微logo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集微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rss订阅

联系电话:

0592-6892326

新闻投稿:

laoyaoba@gmail.com

商务合作:

chenhao@ijiwei.com

问题反馈:

1574400753 (QQ)

集微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集微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集微app

APP下载

Copyright 2007-2023©IJiWei.com™Inc.All rights reserved | 闽ICP备1703294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