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上发布了三大重磅产品——纳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其中,纳新电池包括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重卡蓄电池。
纳新电池:今年12月量产
宁德时代钠新动力电池能够在-40℃的环境下电芯能量保持率仍达90%,冰天雪地也不掉电;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75 Wh/kg,具备超5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在混动车上的纯电续航超200km;拥有超10000次的循环寿命;支持峰值5C的超充,且在电钻穿透、锯断电芯、多轴向挤压,等极端滥用测试下依然不起火、不爆炸。宁德时代钠新动力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首发落地巧克力换电车型。
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则在重卡、房车、露营车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在-40℃的环境下不“停摆”,依然可以正常启动;使用寿命超8年,“车电同寿”。自放电率低于3%,停放1年也不趴窝。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2025年6月正式开启规模化量产,首发落地一汽解放车型。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攻克北方地区私家车、营运车辆、物流车、特种车辆应用痛点,实现全场景适配。北方私家车使用钠新电池即便在零下40℃也续航在线,消除用户冬季电车使用焦虑;营运车辆可凭借钠新电池超快充与高功率特性,应对多班运营等高强度使用。
骁遥双核电池:首创“电电增程”理念
据介绍,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用“双核架构”打破单一化学体系边界,从电池的化学体系、能量管理、安全冗余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整合与协同创新,实现全场景需求覆盖,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多核时代”。
早在2020年,宁德时代已经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AB架构的电池产品,布局了350多篇技术专利,累计出货40多万套。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是又一次颠覆式创新,以“双核无限组合”重新定义能量存储逻辑,实现新能源车从“功能同质化”到“场景个性化”的跃迁,标志着宁德时代从“技术叠加”迈向“场景重构”的全新阶段。
双核电池拥有两个强大的“独立能量区”,如同精密协作的航空级双引擎,确保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不仅为当前智驾系统提供可靠保障,更为L3、L4级的自动驾驶预留了拓展空间。
1、高压双核:电池包两个能量区的高压系统能够自由组合,可以串联、并联或独立输出,称之为 "高压双核"。
2、低压双核:类似DNA双螺旋架构的协同与互补,当一个区域突发故障导致12V供电中断时,智能管理系统能在毫秒内完成供电切换,确保车辆照明系统、制动助力、转向控制、车身控制系统等所有低压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说,低压双核,实现了"毫秒级无感切换"与"零功能降级"的创新突破。
3、结构双核:宁德时代首创的"堡垒式双舱结构设计",是基于航天工程分舱防护理念,打造的"物理隔离和功能备份"双重安全体系。当车辆遭遇极端外界损坏导致单侧结构受损时,无损结构区域能够依托立体桁架结构,维持正常结构功能。
4、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独创的“分区隔离+主动防御”双重防护机制,可在某区域电芯发生热失控时,让系统立即打开定向导流通道,将高温气体快速排出电池包外。这种类似航天器分断隔离的设计,使失控区域成为独立封闭的单元,确保其余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环境,实现"全域无干扰运行",重构了热失控防护体系。
5、热管理双核:双核架构也配备了双核热管理系统,能结合不同区域的电池温度特性,实现自主调配,形成双路立体热管理网络。就像汽车的分区空调,可以实现不同区域的温度独立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骁遥双核电池首创“电电增程”理念,依托于宁德时代在钠离子、磷酸铁锂、M3P、三元锂、凝聚态、硅碳体系、自生成负极技术等多种技术路线上的布局与沉淀,可以实现根据不同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和组合,为用户带来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如骁遥“钠-铁”双核电池、骁遥“铁-铁”双核电池、骁遥“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1秒2.5公里补能
2023年,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首发,成全球首款4C超充的磷酸铁锂电池,具备峰值10C的充电能力,开启并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式进入“全民超充时代”。截至2024年底,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已经在16家车企的39款车型上落地应用。如今,宁德时代仅用两年时间实现神行系列的“三级跳”,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继续引领行业突破超充上限。
据介绍,该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km超长续航和峰值12C的磷酸铁锂电池,再度突破超充边界,12C峰值充电功率突破1.3兆瓦,实现1秒2.5公里的超级补能速度,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
在-10℃充电5%-80% SOC 仅需15分钟,比当前行业最高充电水平提升了100%,从“长途自驾”到“城市通勤”,满足全场景使用需求,让“神行超充”成为标配。
电芯材料创新方面,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材料,使电芯体积能量密度高达415~425Wh/L,成业内唯一能兼顾超充和高能量密度的产品。
系统层级创新方面,在第三代无模组技术(CTP 3.0)基础上进行拓扑结构优化,极大地提升了电池成组效率。此外,采用二代超高集成高压盒,通过集成电池内部采样、控制、配电系统,进一步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使整体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高达75%。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