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清华人荣获2024年度何梁何利奖

来源:清华大学 #何梁何利# #清华大学#
4706

12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56名杰出科技工作者荣获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3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2人。清华大学2位教师2位校友光荣上榜,其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俊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方璐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清华大学1982级校友、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清华大学1991-1993博士后校友、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童水光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李俊华

李俊华,1970年9月出生于河南安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气污染控制教研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1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李俊华长期致力于大气污染控制化学及关键控制技术的研究。针对中国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他创造性研制了高表面和高强度复合氧化物原材料,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材料生产—催化剂制造—脱硝工艺—废旧催化剂再生”技术产业链,打破了国外企业技术垄断。相关技术成果在国电龙源、神华集团及中国节能集团等多地推广应用。针对中国大量的工业炉窑烟气的低温排放特征,开发出高钒复合氧化物和活性炭基低温脱硝催化剂,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团队还在汽车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等领域开发了一系列控制技术,已推广应用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交系统。先后出版著作6部,曾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

方璐

方璐,1986年生,浙江衢州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1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方璐在计算光学领域进行了多学科研究,重点分支为计算成像和光子AI计算。为超越视觉计算技术的界限,她专注于硬件—软件协同设计的成像和光电协同优化的计算。研发项目涉及千兆像素摄影、光场成像、大规模重建、全光计算等,旨在为智能成像系统和智能算法解决方案提供支持。她提出了非结构光场感知新原理,研制了扫描光场元成像传感器,攻克了空间—视角固有矛盾,实现十亿像素级动态光场成像。代表性工作发表于《自然》(Nature)及系列子刊等。先后获得2021达摩院青橙奖、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4年科学探索奖等。

邱学青

邱学青,1965年12月生,广东汕尾市人,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学士学位,1990年和1995年先后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化工专业硕士学位和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邱学青从1995年开始致力于木质素研究,攻克了木质素改性和工程应用一系列世界难题,建立了木质素微结构理论与调控技术,创新了工业木质素与造纸废液制备高附加值工业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材料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为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及“双碳”战略目标作出突出贡献。相关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次(均排名第一),部省级科技一、二等奖7次,中国专利优秀奖4次,广东省专利金奖2次,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闵恩泽能源化工奖杰出贡献奖等。发表SCI论文5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在近十年以木质素为主题的论文中,发表论文数位列世界第一,引领木质素在化工、化学和材料等领域的发展。作为团队学术带头人,邱学青打造了一支由20多名教师及200多名研究生组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他发起并担任大会主席组织了第一至四届全国木质素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创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及产教融合创新班,建立产教研协同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新范式。

童水光

童水光,1960年9月出生于浙江衢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现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1987年在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童水光主要从事机械数字化设计及仿真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的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技术、锅炉热力学分析与仿真系统、逆向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大功率船用齿轮传动系统、大型高效节能锅炉、大举力工业搬运车辆等重大动力装备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与机械行业头部企业产学研深度合作,取得了上千亿级经济效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浙江省知识产权一等奖1项等重要奖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国家专利150余件,出版著作3本,论文单篇引用最高达1500余次,培养了博士生71人,博士后22人,研究生86人。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30年来,共遴选奖励1638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设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编: 赵碧莹
来源:清华大学 #何梁何利# #清华大学#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