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向纳米级精度持续下探,单颗芯片可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这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提出了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突破物理极限实现亚纳米级设计精度,另一方面要构建支持超大规模电路仿真的智能验证体系。
在异构集成成为主流的产业背景下,半导体IP核作为经过硅验证的处理器架构、高速接口等模块化设计资产,其复用效率直接决定了复杂SoC芯片的研发周期。这种技术演进趋势驱动着EDA工具与IP生态系统形成深度协同——前者通过异构计算架构实现多物理场联合仿真,后者依托标准化接口协议构建即插即用模块库,共同支撑起从架构探索到物理实现的完整设计闭环。
国际EDA龙头企业通过战略性并购已形成技术护城河,如Synopsys近年收购Ansys强化多物理场仿真能力,Cadence整合Integrand拓展射频设计版图,这种垂直整合战略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格局。
国内EDA龙头企业概伦电子(股票代码:688206)于4月11日晚间披露重大资本运作方案。根据定向增发预案,公司将通过股权置换与现金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锐成芯微的全资控股,并同步实现对纳能微剩余45.64%股权的全面收购。此次交易将配套实施融资计划,最终形成对两家标的企业的完全控制权。4月14日,概伦电子复牌,截至当日收盘,公司收涨4.93%。
以制造端为需求原点,构建DTCO体系
当国际EDA巨头以"工具+IP"的集成生态构筑竞争壁垒时,概伦电子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战略路径——以制造端需求为原点,其上市前就曾并购过4家EDA企业,分别是博达微、Entasys、芯智联、Magwel,还投资东方晶源、泛利科技、上海思尔芯等多家公司,开创性构建起具有中国产业特色的DTCO(设计-技术协同优化)体系。
这一战略选择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对工艺自主可控的深层诉求。从早期良率导向设计方法论到成熟的DTCO框架,概伦电子的演化轨迹核心在于打破传统EDA工具与晶圆制造的技术壁垒,通过工艺参数反哺设计优化、制造需求重塑工具架构的深度互动,形成覆盖工艺平台定制、制造协同优化、工具链重构的完整价值链条。
这种"自底向上的制造端创新路径"与海外厂商"自顶向下的设计端延伸战略",在半导体产业生态中划出两条截然不同的演进轨迹,构成了战略纵深层面的路径分野。
依托DTCO战略框架,概伦电子已构建起四大业务支柱:制造类EDA、设计类EDA、半导体测试系统及技术验证服务,形成覆盖40余项细分产品的全栈能力。
其中,设计类EDA与制造类EDA构成核心软件矩阵,支撑7nm至3nm FinFET工艺及FD-SOI、GAAFET等前沿技术节点。2024年6月,其电路仿真工具NanoSpice通过三星3/4nm认证,标志着国产EDA工具在先进制程领域的交付能力取得实质性突破;半导体测试设备业务则覆盖从28nm成熟工艺到3nm先进节点的全制程检测需求,成为支撑业绩增长的关键增长极。
此次并购锐成芯微及纳能微的战略价值,在于持续补全DTCO体系:即通过整合EDA工具进行设计优化、IP核提供模块复用、测试系统三大能力,形成"工艺开发-芯片设计-制造协同-验证闭环"的完整生态,通过底层数据互通实现设计规则、工艺参数、IP特性的深度耦合,真正将DTCO方法论转化为可落地的工程实践。
据了解,锐成芯微作为半导体IP领域的创新标杆企业,已构建起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其核心技术聚焦低功耗、高密度及高可靠性IP研发,形成了涵盖模拟与数模混合IP、存储IP、无线射频IP及高速接口IP为主体,辅以基础库IP和数字IP的业务架构。经过长期技术积淀,该企业已形成覆盖5纳米至180纳米工艺节点的技术储备,拥有适配全球30余家晶圆代工厂的1000余项物理IP资产,其解决方案深度渗透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物联网基础设施、5G通信及AI加速芯片等前沿领域。
本次交易的另一标的纳能微系锐成芯微控股子公司,专注高速接口IP与模拟IP授权服务,并拓展芯片定制化设计业务。锐成芯微共持有纳能微54.36%的股权,在取得锐成芯微100%股权及纳能微45.64%股权后,纳能微也将成为概伦电子的全资子公司。
行业人士指出,中国EDA产业或正从"单点突破"向"平台化作战"的战略升级。通过垂直整合制造端EDA工具、设计端IP资产与验证端测试能力,概伦电子正在构筑起具有中国产业特色的技术护城河——既不同于Synopsys的"工具+IP"生态,也区别于传统EDA厂商的单一工具路线,开创了以制造协同为核心竞争力的第三种发展范式。
并购标的两度折戟IPO,并购谋求资源整合
作为国内芯片IP行业的领军企业,锐成芯微依托三大核心技术矩阵构筑竞争壁垒:其模拟及数模混合IP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次席,无线射频通信IP与嵌入式存储IP业务则分别占据国内细分领域龙头地位。
然而这家技术型企业曾在资本市场历经波折,此次与概伦电子达成并购协议,究竟是实现技术互补的强强联合,还是面临整合挑战的未知征程,尚需时间验证产业协同效应的最终呈现。
据悉,锐成芯微曾获苏州聚源、大唐电信、比亚迪等产业资本加持,在2022年6月首次冲击科创板时计划募资13.04亿元,却在2023年3月意外撤回申请。五个月后,公司迅速转换赛道转战创业板,但截至当前申报已逾十个月仍未获实质性进展。
锐成芯微两次IPO受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物理IP市场整体规模较小及业务结构导致盈利能力薄弱。从招股说明书了解,锐成芯微的IP授权业务毛利率高达80%以上,但其整体净利润受低毛利芯片定制业务拖累,2021年净利润4658万元。
而概伦电子的EDA业务毛利率平均为87.73%,但净利润因研发费用和并购整合成本持续承压。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增速达67.15%,其产品线集中于制造与设计类EDA工具,而锐成芯微在物理IP领域具有全球第三的技术优势,覆盖5nm至180nm工艺。双方技术整合可加速EDA工具与IP的验证效率,降低客户开发成本。此外,锐成芯微与30多家晶圆厂合作,客户包括中芯国际、三星等,可帮助概伦电子渗透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兴市场。
并购后,双方可通过整合IP与EDA工具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产品附加值,锐成芯微的IP业务可借助概伦电子的客户资源加速商业化,减少对低毛利定制服务的依赖,进而改善整体盈利结构。
综上,此次并购通过整合EDA工具与IP资源,有望在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及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为概伦电子创造新的增长点,同时为锐成芯微提供稳定的资本与平台支持,实现双方财务与战略的双向补足。
概伦电子表示,将充分发挥技术协同效应,重点突破先进制程工艺EDA工具开发及高端模拟IP国产化替代,通过打造全栈式技术解决方案,为本土龙头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技术生态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