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IS龙头亮相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思特威的“最芯攻势”
2.车规产品平台硬实力哪家强?
3.美国对东南亚太阳能电池征收高达3521%关税 或针对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中企
4.传三星停产DDR4 6月截止订单
5.上亿融资公告墨迹未干,裁员通知写满产业辛酸
6.台积电扩大美国投资引关注,台专家呼吁尽快提出对策
7.机构:苹果自研芯片预计可节省2.2亿美元成本
8.OpenAI高管计划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这对ChatGPT搜索至关重要
9.分析师预测英特尔Q1亏损扩大至9.45亿美元,期待陈立武扭转战略
1.CIS龙头亮相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思特威的“最芯攻势”
4月15日—17日,慕尼黑上海电子展(electronica China)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如期举办。国产CMOS图像传感器(CIS)龙头思特威(SmartSens,股票代码688213)与子公司飞凌微(Flyingchip)携旗下CMOS图像传感器及AI端侧SoC领域前沿技术参会,全面展现工业视觉、车载、智能手机、机器人及AI等多元化领域的创新应用。
2022年成功登陆科创板以来,思特威凭借技术积累与市场布局,不仅在全球安防监控领域夯实了无可撼动的话语权,还在智能手机、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多元化赛道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全球CIS赛道重要参与者。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预计在2024年价值206.6亿美元,到2029年达到296.2亿美元,2024年—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5%。在此背景下,经历了“缺货、遇挫、下调、回暖”产业调整后的CIS终于迎来战略窗口期,变得更加稳健和强大的思特威,开启了新一轮“最芯攻势”。
“猛攻”手机CIS,布局AI时代
4月18日,思特威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9.6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108.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93亿元,同比上升2662.76%!思特威在这份堪称“炸裂”的公告里强调,在智能手机领域,其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5000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均同比大幅上升……
根据2024年年报显示,思特威智能手机业务营收规模已超过传统安防业务,营收占比高达55.15%,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这进一步验证了,在“多摄化”、“高像素化”行业趋势下,思特威CIS依托新技术在中高端旗舰机型市场“攻城略地”的上扬态势。
当前,思特威已推出系列化的全流程国产中高端手机CIS产品:以SC585XS为代表的手机CIS满足旗舰机手机专业影像需求;以SC532HS为代表的HS系列则在高性能与成本之间取得平衡,适用于更广泛的智能手机机型,提升主流智能手机主摄成像质感。
AI浪潮影响下,不仅手机领域重新成为CIS厂商的必争之地,伴随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趋暖,AI PC、AI眼镜等终端产品也受到热捧。赛迪研究院研判,2025年全球AI终端发展将迎来AI终端形态变革、AI模型在端侧加速落地、“单品智能”向“万物智联”转变等三大趋势。
围绕AI PC图像传感器市场,思特威专注主摄与感知摄像头协同创新。在主摄产品布局上,推出SC521PC(5MP)及SC200PC(2MP),二者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适用于视频会议、高清拍摄;在感知摄像头领域,提供超小尺寸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SC038MPC(0.3MP)与SC020MPC(0.16MP),可充分满足复杂光环境下人体检测、人脸识别的图像捕捉需求,同时适配AI PC待机常开场景。其超小的封装尺寸,契合AI PC超窄边框设计趋势。
在AI眼镜领域,思特威正积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性能出色、高适配性的AI眼镜应用的CIS产品。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思特威面向AI眼镜应用的CIS产品1200IOT即将推出。
“感知之眼”爆发,助力汽车智能化
本届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汽车电子显然是极具话题性的技术方向之一,各大企业纷纷祭出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以期重塑汽车半导体格局,驱动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新四化”。其中,被称为汽车“感知之眼”的CIS呈现爆发式增长,800万像素的车载CIS芯片甚至跃居汽车产业链最为紧缺的零部件。
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国内少数能够提供车规级CIS解决方案的厂商,自2021年起就进入车载CIS领域的思特威,提出了先进的、多样的解决方案。在展会现场的展示中我们看到,思特威车载(AT)系列图像传感器产品,覆盖1MP~8MP分辨率,适配车载影像类、感知类与舱内三大应用场景需求。”
面向ADAS前视、周视、环视等辅助驾驶摄像头以及舱内监控的市场需求,思特威为汽车制造商、Tier 1等汽车行业企业提供多种分辨率规格的高性能车规级图像传感器产品选择,以满足各类ADAS应用的产品升级和量产落地需求,譬如其最新推出的面向侧视、后视、环视等多种ADAS应用的3MP车规级图像传感器SC360AT。
此外,思特威还携手飞凌微带来多个车载端侧视觉组合方案的现场演示,包括舱内乘员监控系统(OMS)应用和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应用:
舱内OMS组合方案,由飞凌微M1芯片搭配5MP车规级图像传感器组成。在该组合方案中,由图像传感器实时捕捉的高品质舱内影像信息,通过M1芯片内置的高性能暗光降噪和图像增强算法以及自研轻算力NPU的加速处理优化,实现影像画质的大幅提升,能为OMS应用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应用提供清晰、可靠的实时舱内影像信息,助力舱内监控和信息娱乐系统的高效识别处理。
舱内DMS组合方案,集成飞凌微M1Pro芯片和2MP车规级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该组合方案在图像传感器以及SoC内置ISP的双重驱动下,能够实现全局快门模式下动态范围的显著提升。同时,M1Pro支持运行DMS识别算法和结果输出,有效提升整体DMS系统的实时性,使辅助驾驶系统完成即时响应,从而保障驾驶安全。
据悉,思特威已通过AEC-Q100可靠性认证、IATF 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ISO 26262功能安全流程认证及产品认证,构建了完备的车规级芯片开发及管理体系,能够为车载客户提供性能与安全兼顾的车规级CIS产品,车载CIS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多家汽车制造商的项目中,包括比亚迪、上汽、广汽、东风日产、零跑等,且开始大规模生产。
工业机器视觉领域,四大方案齐出
工业长期占据图像传感器最大的市场份额,由于自动化、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预计未来几年工业还将拥有图像传感器市场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
在展区,思特威聚焦工业与机器视觉领域,展示了基于SmartGS™-2 Plus系列打造的、大靶面产品SC935HGS(9MP)、SC535HGS(5MP),它们具备高分辨率与出色成像性能,可满足工业检测相机及ITS智能交通摄像头等多元领域的高性能影像需求。
其中,SC935HGS搭载Lightbox IR®近红外增强技术,支持多种HDR模式,兼具高动态范围、高帧率、低噪声、无畸变等多项性能优势。针对智能交通应用的实际场景,可充分满足各类复杂条件下智能交通系统快速、清晰、准确、稳定的图像捕捉需求。最新消息,SC935HGS已于去年末接受送样,预计将在今年Q2实现量产;
SC535HGS是高性能工业级机器视觉应用系列新品,其集高量子效率(QE)、低噪声、高动态范围(HDR)、高帧率四大性能优势于一身,广泛适用于工业检测场景,确保无失真的成像和高速的图像采集性能,为高端工业机器视觉应用带来更精确、高效的视觉检测、质量控制和生产优化能力。
此外,思特威还展示了工业面阵1.3MP高性能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产品SC136HGS、16k线阵图像传感器产品SC1630LA。
SC136HGS作为1/2.7"大靶面尺寸背照式图像传感器,基于SmartGS™-2 Plus技术打造,搭载Lightbox IR®近红外增强技术,支持多种HDR模式,具备高感度、高动态范围、无畸变等多项性能优势,并针对快门效率、噪声抑制、高温性能等关键性能进行了全面优化,能够为自动导引车(AGV)、工业相机等多种工业机器视觉应用提供更精确、清晰、稳定的影像。
SC1630LA搭载SmartClarity®-3技术,提供黑白、彩色两个版本、32x模拟增益和DCG模式,集高量子效率(QE)、低能耗、低噪声、高行频四大性能优势于一身,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中,以高传输速度和高图像品质赋能全天候高端工业线阵相机。
安防“三连冠”,超星光级系列出新
据TSR统计,2020年和2021年,思特威均位列全球安防CIS出货第一;2022年,思特威凭借33.3%的市占率蝉联安防CIS市场全球出货量第一位,取得“三连冠”!显然,以安防CIS起家的思特威,依然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
本届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思特威将Star Light (SL) Series超星光级系列4MP图像传感器SC485SL作为安防领域的代表作,同参展观众见面。
SC485SL是一款1/1.8英寸大靶面尺寸背照式图像传感器,基于SmartClarity®-3工艺技术打造,搭载Lightbox IR®、SmartAOV™ 2.0等多项先进技术,具备高感度、高动态范围、低噪声、高温成像稳定与超低功耗等优势性能并支持全时录像(AOV)功能,以优异的成像表现,助力AI黑光全彩摄像头等智能安防应用的迭代升级。
据悉,SC485SL还是首颗搭载SmartAOV™ 2.0技术的图像传感器,在遇到事件触发时,可通过内置AEC(自动曝光控制)/AGC(自动增益控制)/AWB(自动白平衡)等功能来实现极速唤醒并以30fps的常规帧率进行录制;在无事件触发时,能以每秒1帧的超低帧率在低功耗状态下进行持续录制,从而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录像。值得一提的是,SmartAOV™ 2.0技术与前代技术相比, 图像处理效果更强、快启时间优化,并且支持中断模式。
近年来,思特威持续发力高端领域,已陆续推出Pro Series全性能升级系列、AI Series高阶成像系列、SL Series超星光级系列等安防尖端产品组合,以迎接安防监控的智能化阶段。
就未来的产品规划,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思特威专注于深入挖掘客户多元需求,提供覆盖多种应用场景与功能需求的产品路线图,并且将持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巩固现有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应用领域,在工业视觉、AI、机器人等方向更加有为!
2.车规产品平台硬实力哪家强?
近年来,艾为电子在车规级产品平台建设领域持续加大战略投入,通过构建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可靠性+失效分析实验中心、车规级测试中心、深化供应链战略合作,全方位夯实车规级产品核心竞争力。
艾为车规级产品不仅为众多汽车制造商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推动国内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车规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2016
2023年,艾为电子成功通过了国际车载领域的权威认证 —— 德国 TUV NORD 公司的审核认证,获得 IATF16949:2016 车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声明证书。这一成果标志着艾为电子在车规产品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完全符合汽车质量体系的严格要求,也意味着艾为芯拿到了进入汽车市场领域的 “通行证”。
图1 IATF16949:2016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土半导体公司中,能够获得该项证书的企业屈指可数。而艾为成功获此证书后,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自身的研发体系、供应链体系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艾为芯在全球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提供坚实保障。
汽车功能安全ISO20262:2018
2023 年,艾为成功获得由国际权威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 SGS 颁发的 ISO 26262:2018 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 流程认证证书。这一证书的获得,标志着艾为已按照 ISO 26262:2018 标准的严格要求,建立起了一套完全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 ASIL D 级别的产品开发和管理流程体系。这不仅表明艾为在汽车功能安全的开发与管理能力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更充分体现了艾为在车规芯片领域具备高标准、高质量的研发和交付能力。
未来,艾为也将继续紧握市场带来的机会,助力车企合作伙伴的智能化转型。
图2 ISO 26262:2018证书
CMMI
2023年,艾为成功通过了CMMI DEV2.0 ML3评估认证,成为国内为数不多通过此认证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之一。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是在全球推广实施的一种用于软件过程改进的模型,主要用于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和对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估,是衡量组织在软件能力成熟度和项目管理水平的国际权威标准,也是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中对软件要求的参考模型之一,是车规类软件算法的必要门槛之一。
图3 CMMI DEV2.0 ML3评估认证证书
CMMI DEV2.0模型落地,将促使艾为电子更规范、高效、可靠地进行产品开发和交付,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同时,艾为将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车规类软件、算法产品,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艾为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能够凭借更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多客户的认可与信赖。为艾为车规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前行,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汽车芯片标准建设
在车载芯片领域,艾为积极布局和参与国家汽车芯片标准建设工作。2024年,参与汽标委 A2B的《车载有线媒体时分双工标准》编写,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合编国家规划《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艾为作为芯片牵头单位,与头部汽车企业合著,车载音频和氛围灯芯片路线图,同时参与电源和信号链车载芯片路线图编写。
车规测试中心平台建设
为了更快速地开展车规产品可靠性测试与车规产品失效分析,同时提升车规产品测试交付的质量,艾为自 2019 年起便投入大量资源,着力进行车规测试平台的建设。
图4 艾为电子车规测试中心(一期)
艾为车规测试中心(一期)共6000平米,包含车规可靠性实验中心、失效分析中心和车规产品测试中心。
2022年,艾为车规测试中心获得ESD20.20认证,为产品提供全方位的ESD防护和质量保证。
车规可靠性实验中心
艾为车规可靠性实验中心可以进行全套的车规产品可靠性认证,包含电应力老化试验、环境应力试验、机械应力试验等。
艾为车规实验中心于2022年正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评定,获得实验室认可证书,此举代表艾为跻身国内首批拥有CNAS认证的芯片设计企业行列,标志着艾为实验中心在多个专业维度达到ISO/IEC 17025国际标准水平,更表明其各项专业能力已实现与国际接轨。凭借这样的资质和能力,艾为实验中心能够面向第三方开展产品可靠性测试验证服务。
图5 可靠性检测项目
失效分析实验室
为了更快速的解决芯片在产品设计、生产以及售后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艾为配备完善的失效分析设备,以保证更快速和准确的进行失效定位,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图6 失效分析项目
车规产品测试中心
艾为车规产品测试中心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测试设备,其中涵盖车规三温测试机台、全自动分选机、晶圆探针台等,能够完成 8 英寸和 12 英寸晶圆在高温、常温、低温环境下的测试工作,同时也可对车规 QFN、BGA、TSSOP、SOT 等多种封装形式的产品进行高温、常温、低温终测。
先进的车规测试中心进一步赋能了艾为的产业生态链,有力地推动了艾为整体芯片的研发与测试进程。此为艾为车载芯片产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确保艾为在国产芯片领域保持持续的领导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未来可期:临港车规测试中心
艾为临港车规测试中心 “墨水瓶” 园区已于 2024 年 12 月顺利封顶。该园区建筑面积达 11 万平方米,计划于 2026 年正式投入使用。投产后,将进一步助力艾为电子车规产品线高速发展,为国产车规芯片供应链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图7 艾为临港车规测试中心
3.美国对东南亚太阳能电池征收高达3521%关税 或针对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中企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从东南亚进口但主要由中国工厂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征收至高达3521.14%的关税。
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将针对来自柬埔寨、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太阳能电池(包括组件)。这些产品被发现受益于外国公司的不公平定价以及其政府向外国公司提供的不公平补贴。
美国商务部已确定东南亚国家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和面板的倾销和补贴程度,这些产品将面临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具体税率因产品原产国和公司而异。根据裁定,柬埔寨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将高达3521.14%,泰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将高达972.23%,越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将高达813.92%,马来西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将高达250.04%。
中国的一些主要制造商,例如昊能光电、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正面临针对特定公司的关税。这是继去年一些公司提起的贸易诉讼之后,美国政府做出的最终裁定。
中国拥有的太阳能制造工厂已在东南亚各地涌现,这些国家已成为美国太阳能行业的主要供应商。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6月2日对关税税率做出最终裁定。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和清洁能源产品实施严厉打击。自1月1日起,美国对中国太阳能晶片和多晶硅(一种关键太阳能材料)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
中国在太阳能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从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占有90%的市场份额,其成本竞争力吸引了许多寻求环保能源的国家。
4.传三星停产DDR4 6月截止订单
近日,业界消息指出,三星电子已正式通知客户,将于2025年4月终止1z制程8Gb LPDDR4存储器生产(EOL,End of Life),并要求客户在6月前完成最后买进订单,预计最迟于10月前出货。
厂商分析,主要是因为因为中国大陆低端手机用的LPDDR4订单被当地存储厂拿走,三星未来将聚焦LPDDR5以上的高端产品。
业界人士称,三星有意停产部分DDR4产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集中资源于获利能力更高的HBM与DDR5产品线,二是中国大陆存储厂持续扩张DDR4产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与利润压缩。
中国台湾存储厂如华邦电、南亚科因主力产品放在DDR4,法人预期,有望受惠于三星停产DDR4。
根据研究机构最新预测,2025年全球存储器位元需求年增率,将自原先预估的12.8%下修至4.8%;而熊市情况下将下探至3.5%。
5.上亿融资公告墨迹未干,裁员通知写满产业辛酸
在资本市场高调宣布融资1.89亿元仅一个月后,武汉光钜微电子有限公司近日以一则堪称"教科书式"的裁员公告,为半导体行业演绎了融资与裁员的魔幻二重奏。这家昔日的BAW滤波器初创明星企业,用一封高情商的《致全体员工信》,将裁员包装成"业务转型"的悲情叙事,为业界贡献了高质量的裁员公关范本。
今年3月,当武汉光钜宣布获得武汉凡谷等机构超亿元注资时,其官方口径仍保持着科技新贵的昂扬姿态:资金将用于"扩大主营业务""巩固射频前端芯片领先地位"。然而短短三十多天后,公司却在全员信中自曝已累计亏损6亿元,仓促启动裁员程序。这种融资时画饼、发薪日挥刀的割裂操作,让资本市场见证了1.89亿元救命钱也填不满的财务黑洞。
在这封堪称"裁员文学巅峰"的公开信中,武汉光钜将经营困境归咎于"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从友商低价抢单到原材料关税上涨,从订单萎缩到人力成本高企,构建起层层叠加的不可抗力矩阵。颇具黑色幽默的是,这些"突发困境"竟与一个月前融资公告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的豪言形成完美互文,暴露出管理层对市场风险的预判犹如薛定谔的猫。
作为“国内稀缺”的BAW滤波器IDM全链条企业,武汉光钜曾耗资6亿元自建8寸晶圆厂,其产品批量进入三星、小米供应链的履历更令资本青眼有加。但正是这家手握80项专利、月产能数千片晶圆的技术新贵,却在全员信中坦承"尝试多种应对方案仍难破局"。更值得玩味的是,在2023年斩获1亿颗订单、2024年规划数亿颗产能扩张的背景下,累计亏损竟仍然在2025年一季度飙升至6亿元,其成本管控能力与IDM模式的经济性引发行业侧目。
这家曾被寄予厚望打破博通、Qorvo垄断的本土新星,正用裁员通知书写着国产半导体突围的另类注脚。其全员信中"业务转型"的修辞术,不仅为行业贡献了危机公关的范本,更成为观察中国硬科技企业生存悖论的绝佳切片——当资本盛宴遭遇技术长征,或许所有精心雕琢的公文,都难掩产业升级路上的真实阵痛。
一位滤波器行业资深人士感慨道:“国内滤波器公司累计亏损超过6亿的不低于5家,如果不是从产品本身出发,而是‘想方设法’供货给大企业,那么无论供给哪家大厂都没用,只会越供越亏。”
当被问及在低端内卷的环境中有何解法和出路时,该资深人士无奈的回答:“退出的多了,剩下就活了”。
6.台积电扩大美国投资引关注,台专家呼吁尽快提出对策
台积电今年3月宣布将扩大对美国的投资,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然而,据中国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司副司长苏琪彦表示,尽管外界对台积电赴美投资一案非常关心,但自台积电宣布增加美国投资以来,投审司至今还未收到台积电的申请,对于其技术层次、投资时程没有任何资料,因此一直未对此事发表评论。
近日,台湾地区民众党团举行了半导体产业公听会,邀请了学者和部会代表参会,讨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挑战。民众党立委张启楷表示,半导体是台湾当前的产业龙头,但面临着美国提高关税以及台积电增加美国投资的双重压力,可能会导致产业链外移,如何保留核心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呼吁当局应尽快提出对策,经济部及相关主管机关也应回应产业的担忧。
科技政策研究员洪毓祥也指出,当前的技术输出对外投资审查制度存在权责分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明确的定义、透明的标准和及时的更新。他建议应构建原则性的投资审查框架,配合差异化的执行细则,并以关键技术的重要程度和地缘政治风险作为评估模型的两个主要维度。他还提到,台积电扩大美国投资将使“根留台湾”面临极大挑战,未来在台投资可能减少,同时存在技术外溢风险和人才流失问题,行政部门应对此进行思考并制定对策。
7.机构:苹果自研芯片预计可节省2.2亿美元成本
自苹果开启 Apple silicon 长期规划以来,其自主研发芯片的路线不断拓展,其中历经多年耕耘且备受外界关注的 5G Modem 芯片 C1 已正式亮相,通常预计后续仍会由合作伙伴台积电代为生产,而研究机构的最新分析也揭示了苹果自研芯片所带来的效益情况。
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的拆解分析显示,在 iPhone 16e 的 BoM 成本中,iPhone 内部自研总元件成本占比在各机型中最高,达到 40%。
这一关键成果主要得益于基带芯片、收发器及相关 PMIC 等因素的推动。在成本方面,预计凭借苹果的 5G 解决方案,每台设备可节省 10 美元。
具体到 iPhone 16e 内部芯片的关键构成,处理器、蜂窝网络以及电源管理这三部分至关重要。其中,蜂窝网络相关芯片与电源管理相关芯片的 “内部价值比重” 分别攀升至 63% 和 50%,并且预计 iPhone 17 很可能会沿用相同的蜂窝解决方案。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按照苹果 iPhone 16e 今年出货规模预计可达 2200 万支来算,至少能够节省 2.2 亿美元。
8.OpenAI高管计划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这对ChatGPT搜索至关重要
OpenAI高管在华盛顿举行的谷歌反垄断庭审中作证称,如果反垄断执法机构成功迫使Alphabet旗下谷歌出售Chrome浏览器,以恢复搜索领域的竞争,OpenAI将有意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ChatGPT产品负责人Nick Turley在华盛顿的庭审中作证时发表了上述声明。美国司法部正在华盛顿寻求要求谷歌采取影响深远的措施,以恢复在线搜索领域的竞争。
2024年,负责该庭审的法官裁定,谷歌在在线搜索及相关广告领域拥有垄断地位。
谷歌尚未出售Chrome浏览器。该公司计划就其拥有垄断地位的裁决提起上诉。
这场高风险审判的开场让我们得以一窥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竞争,大型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都在竞相开发应用程序、争夺用户。
检察官在开庭陈述中表示,他们担心谷歌的搜索垄断地位可能使其在AI领域占据优势,而其AI产品是引导用户使用其搜索引擎的另一种方式。
谷歌指出,提供生成式AI产品的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例如Meta Platforms和微软。
根据谷歌律师在庭审中出示的一份OpenAI内部文件,Nick Turley去年写道,ChatGPT在消费者聊天机器人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并不认为谷歌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他作证说,该文件旨在激励OpenAI员工,并且该公司仍将从分销合作伙伴关系中受益。
“更好的产品”
作为政府证人的Nick Turley在当天早些时候作证称,谷歌拒绝了OpenAI在ChatGPT中使用其搜索技术的提议。Nick Turley表示,OpenAI在遇到自身搜索提供商的问题后联系了谷歌,但他没有透露提供商的名称。ChatGPT使用微软必应搜索引擎的技术。
根据庭审中展示的一封电子邮件,OpenAI告诉谷歌:“我们相信拥有多个合作伙伴,尤其是谷歌的API,将使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根据该电子邮件,OpenAI于去年7月首次联系谷歌,但谷歌于8月拒绝了该请求,理由是这会涉及太多竞争对手。
Nick Turley表示:“我们目前与谷歌没有任何合作关系。”
Nick Turley表示,美国司法部提议谷歌与竞争对手共享搜索数据,以此作为恢复竞争的一种手段,这将有助于加快改进ChatGPT的努力。
Nick Turley表示,搜索是ChatGPT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为用户查询提供最新且基于事实的答案。他还补充说,ChatGPT距离实现使用自有搜索技术回答80%查询的目标还有数年时间。
终止独家协议
去年8月,美国地区法官Amit Mehta裁定,谷歌通过与三星电子等公司达成独家协议,将其搜索引擎安装为新设备的默认搜索引擎,以此来保护其搜索垄断地位。
根据庭审中出示的一份文件,谷歌曾考虑与三星等安卓手机制造商达成协议,不仅为其搜索应用提供独家服务,还将为其Gemini人工智能应用和Chrome浏览器提供独家服务。
然而,其他文件显示,谷歌并未签署更多独家协议,而是放松了与设备制造商三星、摩托罗拉以及无线运营商AT&T和Verizon的最新协议,允许它们加载竞争对手的搜索产品。
这些非独家协议与谷歌所说的应该作为解决Amit Mehta裁决的补救措施如出一辙。美国司法部希望法官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禁止谷歌为安装其搜索应用而支付丰厚的费用。
谷歌高管Peter Fitzgerald作证称,谷歌上周才发出信函,重申其协议并未禁止两家公司在新设备上安装其他AI产品。
9.分析师预测英特尔Q1亏损扩大至9.45亿美元,期待陈立武扭转战略
英特尔的季度业绩将最清晰地展现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为这家陷入困境的美国芯片制造商制定的扭转战略,投资者希望看到他扭转多年战略失误的早期迹象。
该公司将于周四公布连续第四个季度营收下滑的业绩。
英特尔曾是全球芯片制造业的主导力量,但在个人电脑(PC)和数据中心芯片市场上,英特尔正逐渐被AMD蚕食,而英伟达则在人工智能(AI)领域遥遥领先。
陈立武于2024年8月因对英特尔公司发展方向存在分歧而辞去英特尔董事会职务,并于今年3月接任CEO一职。
“现在对英特尔来说,最重要的是陈立武的策略……他如何让投资者相信他是能够扭转英特尔局面的人,以及英特尔是否有可能扭转局面,”持有英特尔股份的Gabelli Funds投资组合经理Hendi Susanto表示。
据上周报道,陈立武已经开始精简英特尔的领导层结构,目前主要芯片部门都直接向他汇报。精简运营被视为他重新调整英特尔业务重点、释放现金用于芯片制造高成本投资战略的核心部分。
英特尔的AI计划也仍未确定。该公司已将其Falcon Shores图形芯片降级为内部测试,这使得其在蓬勃发展的AI市场上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旗舰产品。该公司最近任命网络业务主管Sachin Katti为首席技术官兼AI主管。
由于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以及针锋相对的关税威胁,陈立武的工作现在变得更加复杂。虽然迄今为止半导体尚未受到美国关税的影响,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警告称,未来几周可能会宣布对特定行业征收更多关税。
中国已发出威胁予以回应。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4月早些时候发布的通知,美国生产的芯片可能面临85%或更高的关税。
2024年,中国是英特尔最大的市场,贡献了其近三分之一的总收入。
尽管如此,分析师表示,英特尔可能会在第一季度受益于制造商因预期关税而提前推出PC出货量。Canalys数据显示,同期全球PC出货量增长9.4%。
日本投资银行大和银行分析师Lou Miscioscia表示,将生产转移到英特尔位于美国境外的工厂,例如其位于爱尔兰的制造工厂,也可能有助于缓解关税带来的部分压力。该工厂承担了英特尔相当一部分芯片的生产。
英特尔是少数几家自主设计和制造处理器的大型芯片制造商之一,这与竞争对手不同,这些竞争对手将生产外包给台积电。但英特尔仍然依赖台积电生产部分先进芯片,这可以使其部分业务免受中国关税的影响。
陈立武表示,他仍然“同样关注”英特尔的芯片产品及其代工部门,后者是其前任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战略的核心。代工业务已使公司损失数十亿美元,但迄今为止回报甚微。
预计英特尔PC部门第一季度营收将下降11%,至67.3亿美元,而其数据中心业务预计将下降1%,为连续第十二个月下滑。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汇编的数据,预计第一季度营收总体将下降3.4%。预计亏损将从去年同期的3.81亿美元扩大至近9.45亿美元。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