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老兵戴辉,首发于最牛博弈,集微网经授权转发。
1971年,加拿大和中国建交,影响了美国。次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日建交,并在钢铁和化工等重工业合作。
1979年中美建交。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从南方起源,迅速影响全国,释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天性。
家电是最早爆发的电子产业,极大地拉动了对芯片的需求。
无锡江南无线电器材厂(742厂,华晶前身)成为中国第一个具规模集成电路企业。这里也培养出了大量人才,有中国微电子“黄埔军校”之称,并与海外(如新加坡)相互影响。
2024年11月,我终于得以来到阔别已久的无锡,寻找来时路。我在惠山畔、大运河边的风水宝地里,寻找到了华晶(现华润微)、华晶实验幼儿园和宿舍区。
因为集成电路的庞大产业链,所以无锡和周边的“乡党”众多,我也找到了一些历史记忆:58所(源自华晶中央研究所、中科芯)、海鹰B超(我曾实习)、华晶系创业企业芯朋微(楼内有星巴克)、东大无锡分校、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
一、无锡电子与芯片业的渊源
1、742厂的电视机芯片故事
无锡有“梅”文化。这里有荣氏梅园,无线电品牌有红梅牌电视机、咏梅牌收音机、梅花牌收录机等。
无锡红梅牌12英寸全晶体管式黑白电视机就于1976年投入了小批量生产。当时,全国产晶体管的黑白电视质量不够稳定,一般不超过3年就会出问题,常见的有高压包坏、整流桥坏、行管坏等问题。
与其“抱残守缺”,不如一步到位同步世界最新水平。1980年代,中国从日本引入了100多条电视生产线。
国家决定引进技术生产电视机上用的显像管和集成电路。
1980-82年,江苏无锡江南无线电器材厂(742厂),耗资6600万美元,从日本东芝引进3英寸晶圆生产线(5微米制程,月产能1万片),生产彩色和黑白电视机双极性线性集成电路11个品种,具有年产量2600万块的生产能力。
时任厂长王洪金努力争取到了这个机遇,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了!
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规模的晶圆厂,并涵盖了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从1980年4月开始,先后有60多批150多人次的日本专家来无锡工作。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酒井法子、山口百惠、《追捕》真由美(中野良子)、《排球女将》小鹿纯子(荒木由美子)是80年代的“宅男”女神。
曾任双极集成电路厂厂长的于燮康曾回忆,刚投产的时候,良率低,生产线一直没有达到设计产能,看着国内电视机极其旺盛的需求徒唤奈何。经过两三年改良,甚至超过了设计产能。
1987年,全国生产了近8000万块集成电路,742厂占比达到40%,实现全年集成电路产量3003万块,突破了设计产能,并在以后连续多年保持了高增长的年产量。
从此,电视机在中国迅速普及。
2、小天鹅洗衣机曾连续十多年中国份额第一
洗衣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极大地解放了女性。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专程参观松下电器工厂,并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会晤。
同年,无锡小天鹅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
1989年,小天鹅从日本松下引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推出爱妻号,采用松下微电脑(单片机),有多种洗涤程序可供选择,可自动进行水位、温度、时间等多项控制。
1995年通过系统分析,在第三方单片机上实现了同样的效果,可以自行设计控制器了。
小天鹅曾连续十多年在洗衣机的份额上排第一。美的在2008年收购了小天鹅。
洗衣机普遍进入滚筒和变频时代后,日系的瑞萨、欧美系的英飞凌(收购了美国CYPRESS)为MCU两强。
洗衣机工作环境恶劣,日晒水淋震动又大,要用到工业级芯片。车规比工业级要求高,工业级又比消费级要求高。
当前,国产洗衣机MCU已群体突破,并有了显著的份额。
3、无锡“红色资本家”和香港电子表的故事
最近挖掘出了一段荣智健和液晶显示(LCD)石英电子表的传奇故事。1963年的固态电路大会上,硅谷仙童科技Wanlass提交了一份与他的领导萨支唐(来自福州)合写的关于CMOS的构想论文。
CMOS工艺相比双极性电路(TTL)功耗更低、集成度也更高,适合用在手表里。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芯片事业都是从CMOS电子表芯片开始的。1974年,美国集成电路国际公司(ICII)将一条3英寸5微米的CMOS晶圆制造线转移到韩国富川(Puchon)的合资企业Hankook半导体公司,生产电子表芯片。1974年12月6日,三星李氏父子不顾管理层的”忠告“,自掏腰包出资入股Hankook半导体公司。到1977年底,业务完全合并,成为三星半导体。
1977年,中国台湾工研院决定从美国RCA引入CMOS技术(3英寸7微米),次年推出第一颗芯片,也用于电子表。在香港找到了第一个电子表客户,卖了10万颗。
电子表的逻辑并不复杂。1992年我们学《数字逻辑电路》的时候就在面包板上用74LS系列逻辑门电路插了一个时钟逻辑电路。听着雅尼的音乐,我们班同学们连夜忙活,在热情的相互“帮助”下,每个人都圆满完成了课程设计。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之独子荣智健于1978年移居香港,他创办爱卡(ELCAP)电子表厂,正好赶上改革开放,而畅销全国。他又在香港投资了一条时钟集成电路生产线(应该是封装测试线)。1982年,爱卡出售给美国的Fitelec公司。
1985年,我湖南老家人在深圳沙头角买回了“一簸箕”电子表,我也得到一块,牌子已经忘记了,但和爱卡电子表一样都是“小方块”造型。这是我人生拥有的第一个有集成电路的电子产品。
故事还没完。就在荣智健实现财富自由的1982年,他在硅谷投资创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公司加州自动设计(CADI),后出售给1981年成立的Mentor Graphics。Mentor在1980年代稳居板级设计EDA市场第一名,如今是世界三大EDA公司之一,在西门子旗下。
4、石英电子挂钟和桑塔纳保险杠
1993年夏天,我随东大学生考察团到无锡辖内的江阴周庄考察。我们去了一家石英电子挂钟机芯厂(指针式),经理是机械系毕业的。
芯片是哪家的已不可考,但回头来看,正好就是在那个时候,华晶引进西门子的MOS工艺投产了。这几天我在互联网搜索,居然找到了一款正在卖的芯片:中电科58所控股企业无锡中微爱芯的AiP8563是低功耗的CMOS 实时时钟/日历芯片。
我们还去了一家工程塑料汽车保险杠厂,厂长表示实验品都堆满了废品库之后才得到上汽大众桑塔纳的认可,还带我们去看了那个黑黝黝的大房间,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力量。查资料,确定是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由江阴钢厂改组设立,并获得桑塔纳轿车保险杠独家定点生产厂资格。
5、1992年海鹰超声实习——和华晶初相遇
无锡海鹰和汕头超声都在1983年声称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超声成像诊断仪。
1992年7月,在东南大学读书时,我们班在无锡实习,在生产线上焊电路板,海鹰B超生产一款检测纺织品瑕疵的超声设备。
带我的师傅是个圆圆脸年轻女焊工,她轻蹙眉头仔细检查和修理我焊的每一个焊点,花费的时间显然超过了她自己焊的时间。我努力想做得更好但确实手拙得很,小镇做题家动手能力真不强。过了两天我终于看出来了,她非常希望我多偷懒少干活,这下子我如释重负,就溜号回宿舍看电视去了。次日早上再来做做样子,带队的王祥富老师前脚刚走,我后脚就闪人的那一刻,小师傅转过头来对我嫣然一笑!
每天上下班路上会经过一个很大的厂,名字叫“华晶”。这是我和华晶最早的缘分。我纳闷这大公司是干什么的,但我不敢去瞅,因为“好奇害死猫”,我有被南京金陵饭店的保安轰出来的尴尬经历。
6、寻呼机爆火——大众移动通信第一步
1980年代末开始,寻呼机飞速发展,这是普罗大众的移动通信起步,大哥大毕竟只有少数富豪拥有。
寻呼机数量非常多、体积小功能多(必须用IC),所以集成电路的使用量很大。国产芯片也随之发展。
我淘到了两台采用本土芯片的寻呼机。一台是数字机,一台是可实时更新信息的中文股票机(蓝火随身e),能力超过了普通的手写掌上电脑。
7、两轮电动车,还有“三蹦子”和“老头乐”
每每看到满街飞奔的两轮电动车时,会想起无锡,因为雅迪(份额第一)、台铃、新日都是这里的品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轮电动车生产国和市场,电动“三蹦子”以及四轮“老头乐”也是类似的产品。它们和充电桩一起,也拉动了国产芯片,如电源管理芯片、功率芯片(MOSFET、IGBT等)、MCU、传感器、GSM/4G通信芯片等。
华晶创业系无锡芯朋微(电源管理)、力芯微(电源管理)、新洁能(功率芯片)的崛起和这有关系,云途(车规MCU)耿晓祥也在华晶练过。
8、“MCU+掩膜”催生华南多家芯片公司
“MCU+掩膜”的芯片生产方式可以实现快速的软件迭代和定制,这个路线在主叫识别话机、复读机控制芯片、MP3控制芯片、触摸控制芯片、指纹识别芯片上都得到采用。华南市场经济带动下冒头的汇顶、瑞芯微、矩力、全志、敦泰(06年深圳设立研发中心)都是这样“短平快”野蛮成长起来的。
MCU(微控制单元)和我在90年代学的单片机Z80(8位机)、8086/8088(16位机)是一脉相承的,最早是从1871年INTEL为日本计算器定制4004开始的。我个人感觉华晶是中国内地最早做出MCU的厂。
在挖掘天讯龙(叶晶——“史上最牛散户刘芳”)火爆全球的主叫识别(CID)话机芯片故事中,我和从华晶一路走来的朱大江进行了深入交流。
1999年的台湾大地震带来芯片供应紧缺。2001年,天讯龙采用软解码方案,通过一颗廉价易得的华邦四位MCU就实现了主叫识别话机单芯片解决方案,替代了以前的多芯片硬解码解决方案。一直在激烈竞争的汇顶科技也进入了这个领域。2008年,华润微上了8英寸晶圆线,于09年生产出新一代八位MCU,天讯龙在华润微MCU上移植了自己的方案。连续数年,天讯龙都是华润微新一代MCU最大的客户之一。2020年开始的芯片大缺货中,天讯龙因与华润微的合作而确保了供应。
二、华晶13载简史(1989-2002)
1、华晶成立,继续引进
1989年,无锡江南无线电器材厂(742厂)与重庆永川半导体研究所(24所)无锡分所合并,成立了无锡华晶电子集团公司。
华晶从德国西门子引进5英寸芯片生产线,1993年通过验收,生产2~3微米MOS型数字电路,用途就非常广泛了,做电子挂钟的芯片是不在话下了。
2、“908工程”引入6英寸线
1990年8月31日电子工业部“908”工程实施方案获批,欲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有所突破,目标是建成一条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产线,计划月投片6英寸20000片,技术向美国朗讯(AT&T)购买,该条6英寸产线历时7年多,直到1998年1月18日才通过验收。部分产品用于朗讯的程控交换机,朗讯有著名的“5号机”(5ESS),其AM/CM-SM架构广为国货所借鉴。
1995年5月13日,江同志访问了华晶。
1997年10月31日,江同志访美期间,参观了朗讯科技公司下属贝尔实验室的晶圆生产线。
3、“半推半就”进入代工领域
华晶公司908工程从美国朗讯引进6英寸线后,由于原先引进的4~5英寸产线也连年亏损,公司逐渐从盈利转变为亏损。
中国台湾茂矽电子创办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陈正宇当时正在寻找机遇进入大陆,便与华晶谈判,拿下了委托管理的合同。
1998年2月起,华晶将部分设备租给陈正宇的香港上华半导体公司。同时,华晶公司与香港上华合作,将5英寸与6英寸MOS芯片线用来承接香港上华公司来料加工,并采用委托管理方式转变为Foundry线,承接国内外设计公司的委托加工。
1999年,陈正宇博士与中国华晶合作共同在无锡设立无锡华晶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上华持股51%,华晶49%,以运营一家6英寸MOS晶圆代工厂。这样,华晶公司在原先的IDM模式上增加了Foundry模式。
张汝京也到无锡参与华晶上华的建设。当时陈正宇博士是华晶上华的董事长,张汝京担任首任总经理,并带领一个团队开发0.5微米芯片产品。而后,无锡华晶上华半导体公司公司迅速扭亏为盈,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纯晶圆代工”企业(Foundry)。
张汝京看到华晶的改变和人才实力后,他也坚定了到大陆盖Fab厂的决心,于是有了后来的中芯国际。
4、华润微收购
2002年9月,香港华润间接收购中国华晶全部股权。
5、张立新(芯朋微)见证了华晶发展全过程
742厂引进东芝线后,1980年代中国有33个单位不同程度地引入了集成电路生产设备。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就引入了一条集成电路试制线,参与发明CMOS图像传感器的王国裕回忆,他和研究生同班同学魏少军、陈大同都用过这条线。
南京工学院也有一条试制线,在五五楼,培养了很多芯片人才,包括和王国裕一起发明CIS的陆明莹。
1990年,我们班曾在这座楼里做过有机化学实验。反应时间要好几个小时,我等得不耐烦,就溜出去到新街口逛街,被老师抓住K了一顿。当时在山里(浦口新区),进城一趟很不容易。
言归正传。1988年,张立新在南京工学院的毕业设计就是在江南无线电厂做的,毕业后他就顺势加入了。1989年华晶成立,他正好赶上全程参与908工程。
908工程走的是传统的IDM模式,无力和国际大分工形势竞争,在巨大的财务压力下,1998年起和香港上华合作发展内地第一个代工业务,张立新第一时间加入。
2002年始,上海芯片设计创业潮兴起,他又进入IC设计服务公司智芯科技(上海),帮助企业设计芯片,并积极“引诱”到上华流片。
2005年,他下海创业,有4个同班同学,还有2个学弟,一起成立无锡芯朋微。
帝都的李利凯拉我去和魔都的钱学锋吃饭,钱学锋讲述了投资芯朋微的过程,他找到了中芯国际初创团队成员之一的谢志峰博士做参谋,从而下定了投资的决心。
三、华晶成为中国微电子“黄埔军校”
1、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上海华虹与日本NEC合资7亿美元成立华虹NEC,909 工程于1997 年开工,1999 年投产。
上海宏力于2000年11月成立,建设8英寸线,工艺覆盖 250-90nm,经营之神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任执行长。
中芯国际于2000年创办,张汝京之前曾在华晶上华工作数月。
三家公司都齐齐到华晶挖人。
不完全统计有500多位中国芯片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都有在无锡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包括原华晶总工许居衍院士(58所名誉所长)、华进半导体董事长于燮康、华虹半导体副总裁倪立华、华力微总裁雷海波、中芯国际副总经理彭进、上海贝岭书记陆宁、长江存储CTO程卫华等。
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翔于2002年加入华润微操盘华晶业务累计服务18年。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在22年编写了《不能忘却的芯史》,里面列举了部分出自“华晶”目前仍活跃在产业链上的代表人物。
2、908和909配套芯片设计企业
华晶908和华虹909项目有一些配套芯片设计企业,获得了国家投资和牵引,他们是:中兴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深圳先科机电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国微电子前身)、爱思科微电子公司+成都华微电子有限公司、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华大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熊猫电子集团电子设计公司、上海冶金所微电子设计公司。
909项目从存储转为IC卡、SIM卡、身份证卡等卡类产品中,中电华大、上海华虹、复旦微电子、清华同方和大唐微电子等企业发展了起来。
魏少军于1995年归国,1998年任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电子分公司总经理。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评:“魏少军为当代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智能芯片和电子身份证芯片的设计实现和批量生产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3、华晶走出来的芯片设计企业
我认识的在无锡的有芯朋微(张立新、陈健)、力芯微(袁敏民、毛成烈、汤大勇)、新洁能(朱袁正)、云途(耿晓祥)、芯扬微(朱大江)等。他们都是市场经济下茁壮成长的民营企业。
4、中国最早的EDA
1992年,“熊猫 ICCAD 系统”EDA软件成功问世,这是和东芝合作研发的,使用在华晶的产线上。
李征参与了熊猫EDA的攻关。美国开放EDA后,李征去美国学习,并于93年成为徐文伟领导的器件室里第一位会用EDA的人。
在此之前国内企业如果要做大规模的芯片,基本是在香港购买EDA设计服务,到美国TI等公司流片。倪光南做打印机芯片、徐文伟做电话用户接口板芯片都是如此。
李征毕业于西电,该校作为电子部部属院校,不少人来无锡。1992年无锡海鹰实习时,我在墙上还看到过西电学生写来的感谢信,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有人和我一样翘班出去玩得很HIGH?!
5、与封装巨头长电和通富有关联
无锡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和华晶引进的技术是全产业链的,包括了封装测试(据说是华晶六车间)。这项技术逐步辐射到了周边城市。
1972年成立的无锡江阴晶体管厂在1980年代的主要业务就是为无锡做配套,后来一步一步发展为长电。
自动化是由如我这般的懒人推动的。全自动化的表面贴装(SMT)逐步替代了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插件和焊接。2004年,长电科技投入6亿元,从“直插式”分立元器件生产线,一步跃进到生产“贴片式”集成电路,并取得成功。
我本科是学(医疗)检测仪器的,在移动通信和芯片领域兜兜转转了30年,最终还是回到了相关领域。我顾问的深圳明锐理想用自动视觉检测(AOI)和自动X光检测(AXI)来检查电路板焊接和芯片封装的质量,最终客户有苹果和特斯拉等巨头。“透视看人”和“工业探伤”本是一脉相承的。
南通市其实在长江以北,并不是和“苏锡常镇”一样在江南。 1994年,南通市晶体管厂建成年封测1500万块集成电路的生产线(应该是“直插式”),获得了华晶等国内大厂的青睐,后引进富士通技术成为通富。
6、掩膜版制造——无锡迪思微
公开资料显示,无锡迪思微电子的前身是原华晶的制版组与中央研究所三室合并组建的掩模制造中心,最早成立于1989年。2002年华润收购华晶集团后,成为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旗下独立开展光掩模代工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我隔壁邻居黄思基在深圳创业做掩模版,还送了我一块。
7、华晶太空水可能是最早的食用纯净水品牌
金浦新潮基金冯思诚是华晶子弟,他回忆了一个故事。因为是全产业链引进集成电路技术,所以也引进了清洗环节用到的超纯水制造工艺。1995年进入饮用纯净水市场,成立了华晶太空水公司,后更名为飘之霖,华晶的家属们都喜欢喝。
华晶太空水可能是最早的饮用纯净水品牌了。娃哈哈次年(1996)推出瓶装纯净水,说不定是受了启发,据说现在很多化学实验也用娃哈哈纯净水。
四、新加坡和中国相互影响
1、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东亚大做芯片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命里注定,儒家文化下的地区搞电子和芯片,成功概率挺高。
二战之后,日本从废墟上走出来,畅销全球的收音机和电视机等家电是拉动日本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发展的最大动力,一度让美招架不住不起。
1970年代起,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搞成功了。1980年代,新加坡又搞起来了。他们都属于”四“。“。
1987年,新加坡的Chartered Semiconductor(特许半导体)正式成立,其目的是帮助新加坡成为半导体和计算机部件的全球制造中心,一度是台积电、联电之后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厂。从此新加坡有了好些个晶圆厂。新加坡多家公司蜂拥来挖华晶的人,大家陡然发现了华晶培养出的巨大人力资源价值。
2、中国和新加坡人才交流挺多的
以下信息来自公开资料。
程卫华从华晶到长江存储CTO之间留学了新加坡国立。
新洁能朱袁正曾任华晶刻蚀工艺主管,后到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IME)工作并读了新加坡国立的硕士,之后归国服务和创业。
不少晶圆高手在新加坡历练过,如中芯CEO赵海军、中芯COO杨士宁、中芯北方厂长闫海涛、曾为中芯初创团队成员的谢志峰、华虹执行副总华光平、格科微创始人赵立新、粤芯CEO陈卫等。
2003年,长电科技和新加坡APS(旭化成塑料)公司合资在江阴成立了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2015年,长电干脆收购了规模超过自身的新加坡先进封装企业星科金朋,堪称“蛇吞象”。
3、一个遗憾的故事。
美国格罗方德(格芯)于2009年收购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2017年启动在成都建厂(12寸),但不太顺利。本来格芯拟将新加坡的成熟8寸线(180/130纳米)搬过来,因为新加坡厂的工作人员有很多大陆人(包括从大陆跳过去的人和全球留学生),能快速完成转移工作并形成产能,后因故取消了该计划。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五、无锡成为全球晶圆制造重地
值得点赞的是,无锡的晶圆制造业是国际化的。过去几年,无锡的产能增加不少,这与无锡产业人才众多是有关系的。
1、海力士和无锡双向奔赴
众所周知,无锡908之后上马的上海华虹NEC的909项目于1999年投产DRAM存储,返销NEC,当年就实现了盈利。然而残酷的挑战即将到来:2001年存储芯片平均价格下降了90%,128M存储芯片的单价由 2000年 9月的18美元降至2001年11月的0.99美元。
这是因为韩国三星多次进行了著名的反周期投资,韩国因此成功超越了日本存储行业。戏剧性的是,更早时日本大力投资存储芯片,并在1985年让英特尔在存储器市场上的份额从70年代的90%,猛跌至20%以下。英特尔副总裁、天才华人虞有澄极力主导转型CPU并获得成功。
王建伟对存储行业跟踪了很多年,他讲述了海力士和无锡双向奔赴的故事。
无锡海力士是中外合作在芯片领域的典范,是江苏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外商投资企业。
2001 年到 2003 年是韩国海力士最为困难的时期,彼时,海力士亏损 25 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206%。三星 、LG 拒绝接手,美光曾出价 30 亿美元想要收购内存业务和四分之一的其他业务(拒绝债务)。最终,海力士通过债务重组才渡过难关。
2005年正式落户无锡以来,SK海力士与国内银团牵手已有多次,2006、2007以及2011年就已经分别进行贷款。根据2022年7月的数据,海力士在无锡累计投资达203亿美元,无锡的产能占海力士全球DRAM产能的47%。据2024年消息,海力士将继续投资并将DRAM生产设备升级至第四代10纳米制程。
2、上海华虹宏力在无锡投资大
2018年3月,上海华虹宏力无锡一期工程开工(IC+功率器件,12英寸)。 2023年,二期开工(12英寸车规),总投资67亿美元。
我和王建伟曾拜访华虹宏力业务发展总监胡湘俊先生。他毕业于新竹国立中央大学,他说校区里有李国鼎的雕像和图书馆。张忠谋曾说:没有李国鼎,就没有台积电。
胡湘俊的父亲和叔叔都毕业自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一文一武”)都建于1924年,今年刚好100周年!
守卫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长先后读于这两所学校,”投笔从戎”。《捌佰》壮士撤退时经过的大桥原名是新垃圾桥(现名西藏路桥)。桥边有个“苏醒”酒吧,老板是荷兰人,中文倍棒,阿斯麦光刻机就是他们那里的。
图注:超越摩尔基金王琳(祖籍湘潭)、韩鹏凯、戴辉
六、寻访华晶南门和东门
11月9日,背起行囊,我找寻到了华晶的历史痕迹。
1、华晶办公楼
1969年,国营江南无线电器材厂(代号“国营第742厂”)和无锡无线电机械学校实行“厂校合并”,搬到了学校所在的梁溪路14号(大王基)。
1968年12月,年轻的于燮康从“无校”毕业并留校任指导老师,1969年底学校并入国营742厂。
当时一共有八所部属无线电中专,分别在北京、天津、南京(中兴创始人侯为贵母校)、武汉、成都、南昌、无锡、贵州。我父亲戴国良1966年毕业于宁乡师范,就吃上了令人羡慕的“国家粮”,外衣上有四个兜(口袋)。
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旧址保留下来的建筑包括一栋办公楼以及五栋宿舍楼。生产车间为苏联式样,后改为华晶公司办公楼,现在是华润微办公楼。原外立面为红砖红瓦清水墙,2013年修缮时外立面改为青瓦白墙。
果断地将我的大脸和这座大楼合二为一。
在梁溪路上可望到惠山,电视塔清晰在目。
有条马路的名字是两个姓,整整100年以前,这两个姓都和黄埔军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大王基地铁站近在咫尺。
2、电力公司
我又从梁溪路转向运河西路,这里就是伟大的京杭大运河了。
看到了电力大楼,这里有多座晶圆厂,电能消耗甚大,想必院子里有变电站。
3、华晶东大门
顺着运河向北走,经过江南家舍(老宿舍区),就可以看到厂区的东大门了。
两块大牌子上是华润华晶、华润上华的公司名称,这是老华晶的基地无疑了。
值得一提的是,华润微在无锡新吴区又建立了规模甚大的新厂,8寸线、12寸线都在那边了,产业重心已经迁移。
七、58所(中科芯)、56所(神威CPU)
1、58所源自华晶中央研究所
顺着运河西路再向北走,毗邻华润微的就是58所(又称无锡微电子科研中心)了。58所于1986年建立,源自华晶中央研究所。2022年,被纳入实体清单。
许居衍院士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微电子事业每一次的重大行动或决策。他先是24所无锡分所总工,后24所与华晶合并,他出任总工,1993年退休后,他是58所的名誉所长。
无锡盛景微创始人张永刚从2005年开始在58所工作11年。
2、56所与超算
太湖边还有一家著名的CPU企业——无锡江南计算机研究所(56所),其设计的神威·太湖之光CPU用在超算上。2019年被纳入实体清单。
1983年,第56研究所从四川什邡的大山的三线搬迁出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
八、海鹰搬迁新址,原址搞房地产
海鹰起家是做声纳的,当年我们还看到过一堆黑咕隆咚的东西,那是“水声”专业的干货。
1982年,海鹰进入B超产业。1996年,GE曾投资海鹰B超,在这里还衍生出了无锡祥生(CHISON)和飞依诺创业系。新建的无锡海鹰产业园在新吴区。海鹰集团老建筑都已全部拆除,土地正在拍卖要盖房地产了。
新建的无锡海鹰产业园在新吴区。
海鹰集团老建筑都已全部拆除,土地正在拍卖要盖房地产了。
2023年6月19日,其10层大楼拆除还成为了一桩新闻:海鹰集团10层大楼启动拆除——暴雨天作业减少扬尘。
九、华晶和东大合办无锡分校
1、东大和无锡颇有渊源
东大和无锡颇有渊源。无锡人钱钟韩曾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他的父亲和钱钟书的父亲是双胞胎兄弟。东大现任校长黄如院士曾在无锡一中读过五年书,高三才去南京。
2、无锡合作建校
早在1985年,当国家决定在无锡建设微电子基地时,就和南京工学院开启了校企合作的大胆尝试。
新中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于1986年-1993年担任南京工学院/东大校长,后担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在她的积极推动下,于1988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原南京工学院、原电子工业部、无锡市政府和无线微电子联合公司联合创办了南京工学院无锡分院,其初衷在于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实践高等教育改革,为无锡筹建“中国硅谷”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1988年,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无锡分院也随之更名为东南大学无锡分院,办学地点就在大王基(后华晶南门)。
2003年12月,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2004年12月,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无锡分院揭牌成立,并开始招收研究生。
东大首席教授时龙兴长期在这里担任具体负责工作,2003-2014担任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2008-2014担任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常务副校长。时老师曾跟我说:芯片不仅要做出来,而且要用上去。
艾为电子创始人”八三哥”孙洪军就读于东大集成电路专业,他来无锡设了分(子)公司,看来交情不浅。他和我同级,如今差别怎么就这么大了呢?
3、东大集成电路校友在无锡
图注:集成电路校友会,时龙兴、王志功、张继文教授
除了东大电子工程系(6系)之外,东大还有一个系也“出品”了不少芯片人才,那就是无线电系(4系)。这里有著名的移动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尤肖虎)和毫米波实验室(洪伟)。 射光所培养了很多搞射频的人才,王志功教授桃李满天下。东大集成电路协会秘书长孙振华就来自射光所,他确实”火光四射“。
摩尔精英提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的口号,张竞扬在无锡创立了先进封装厂——摩尔精英SIP先进封测中心。
4、”硅谷金手指“周顺圭捐建实验室
最近去南京江宁区参加东大生医系40年庆,瞅到毗邻的集成电路学院有了一座“顺圭实验室”。担心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眼,我还特意向孙立涛副校长进行了求证。
图注:从左到右:夏海涛(硅谷校友会),徐益平(硅谷校友会),周顺圭博士、黄大卫副校长,孙立涛副校长、黄文艳女士
“硅谷金手指”周顺圭投资了NETSCREEN(清华系谢青兄弟、邓锋)、Fortinet(谢青)、兆易创新(清华系朱一民)、中微(尹志尧)、ZOOM(袁征)等著名企业。可以说,大陆留学生硅谷创业潮和周顺圭先生密不可分,他在1956年于南工求学一年后赴日本留学,获得东(京)大(学)博士。
5、南邮和南通合作
芯片领域类似的办学理念我还见过另外一所。2019年,我和明锐理想蒋扬曾拜访南邮南通研究院蔡志匡教授(东大顾宁院士的博士后),这里是和封装巨头通富进行产学研合作的。
十、华晶的学校、华晶的小区
金浦新潮投资人冯思诚是华晶子弟,读了华晶实验幼儿园和华晶小学,他回忆了过去的故事。
小孩们拿废晶圆当镜子,看谁反射得远(vs 我和小伙伴们比谁尿得远);将废硅片放盛水的脸盆里反射太阳成彩虹(硅片表面彩虹色的成分主要是光经过薄膜反射和干涉后形成的色彩);华晶厂区和宾馆有果树,小孩哥们爬上去摘果子,很甜;大热天在花坛边乘凉,听大人们讲半导体故事......
1、华晶实验幼儿园
“华晶实验幼儿园”在梁溪路14号东侧,尽管已不再营业,但依然可看出昔日的繁华和热闹。
2、华晶宿舍——江南家舍
运河边有一片住宅楼,小店老板娘说很多人都来以这个背景“华润微电子宿舍”来拍照。 这些房子都已经“房改”卖给个人了,在网络查了资料,江南家舍一共26栋,参考均价13000元。
3、华晶新村和华晶小学
不远处的惠山畔青山湾地区有华晶小学,目前是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华晶校区。那里的住宅小区华晶新村,均价12000元。网上搜到了照片。
4、华晶的职高
无锡市华晶高级职业中学,简称华晶职中,1985年4月创办,1996年7月停办。那个年代,子弟优先进父母单位的技校是常规操作。
5、中芯和海力士办学
2000年,张汝京在上海创办中芯国际的时候,因很多员工来自大陆之外,专门修建了一所高级别的国际学校。
海力士大举在无锡投资,也有了一所SK海力士外国语小学。
深圳蛇口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发区,绕道香港而来的日本三洋是001号外企。蛇口就有一家日本孩子学校,我作为深圳人为今年发生的事情非常心痛。”渔村“发展而来的深圳的消费电子今天如此发达,和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有着莫大的关系。1991年,日本是率先对中国重新开放的发达国家,1992年邓公“南巡”深圳继续发展市场经济。
十一、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尽管晶圆制造很强,但无锡的芯片设计行业规模不大。
2018年,为了补足短板,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启动,共享EDA设计服务平台上线运营。
这个园区位于蠡湖、太湖边,距离华晶并不远。
中科芯有整个B区的六栋楼。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电科(CETC)在长三角打造的微电子产业子集团,2012年与58所曾一度一体化经营。
在A1栋透过窗户远远可看到蠡湖、鼋头渚、太湖。
清华大学的楼很醒目。
这栋楼里有江苏卓胜微,被认为最坎坷的芯片创业企业之一。无锡源渡创投的合伙人戴建春等人毕业于清华,他们在无锡募集到了戴燕娟等人的资金,于2011年投资了处境艰难的卓胜微,于是卓胜微就将总部从上海搬到无锡了,并迎来了事业的迅猛发展。
十二、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组建了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以此为基础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地址是惠山脚下的惠河路边。这个学校很“洋气”,早期学生杨均泰回忆:“当时我们的教材,90%是英文课本。”
曾担任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的季克良就毕业于食品发酵专业,他一手将茅台捧上了神坛。
不过,对我这样的吃货而言,心心念念的无锡食品还是经济实惠的小笼包、酱排骨和阳山水蜜桃。
1992年实习时翘班出来逛无锡轻工业学院,看到有好些衣着时髦的女生,据说这里有服装设计专业。
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组建江南大学,并逐步搬迁到新址。
2019年,季曙林打CALL,我匆匆去了一趟无锡。江南大学的牌坊实在太“古典”,记忆里的摩登女郎们却再也不见了,因为女生们普遍都很时髦了。酒科技馆正在装修中。
这次我从惠河路经过,看到了原轻院校址上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青山高级中学。
边上就是美丽的惠山了,那里有非遗“惠山泥人”。